时间: 2025-05-01 17: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45
原文展示:
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一日忽远别,能不成怆恋。人生三万日,光景若激箭。何苦于其间,喜愠费颜面。兹缘胜心在,胸内每交战。既欲多上人,计校须自衒。于事固无补,在己亦非便。仕路繁此徒,可谓丈夫贱。爱君性浑厚,殊不与时变。相共为此州,敢说皆尽善。何尝分彼此,惟务乃职办。所以将二年,无有长短辨。为人倘如此,所至复何患。官满去还台,岂能忘眷眷。阳关调虽苦,且尽西城宴。问君到京国,几月方下汴。予亦想是时,移守至梁甸。佳音幸见及,西南足邮传。
白话文翻译:
我们共同生活了五百天,每一天都像初次见面一样新鲜。突然有一天你要远行,怎能不感到悲伤和留恋?人生虽然有三万天,但时间像箭一样飞逝。何必在有限的日子里,因为喜怒哀乐而浪费表情?因为内心的竞争心,我常常在心中与自己交战。既然想要超越别人,就必须自我炫耀。这对事情没有帮助,对自己也不方便。仕途上这样的人很多,可以说是大丈夫的耻辱。我喜欢你的性格浑厚,不随波逐流。我们一起在这个州工作,敢说我们都做得很好。从来没有分彼此,只是尽力完成职责。所以这两年,没有谁长谁短的区分。如果做人能做到这样,到哪里还有什么担忧呢?你官职满期后回到朝廷,怎能忘记这份眷恋?阳关的曲调虽然苦涩,但让我们在西城的宴会上尽情享受。问你到京城后,几个月才能到达汴京?我也想那时,调任到梁甸。希望你能传来好消息,西南的邮路足够传递信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是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是他在与喻郎中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仕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文同与喻郎中共同工作或生活五百天后,喻郎中即将远行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看法和对友人性格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日常相处的新鲜感和突然的离别,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人生三万日,光景若激箭”一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文同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反映了对仕途的深刻认识,认为在官场上过于追求名利是“丈夫贱”的行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人生短暂。通过描述与喻郎中的深厚友情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珍惜当下、真诚待人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看法,认为在官场上过于追求名利是不可取的。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人生三万日,光景若激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爱君性浑厚,殊不与时变”表达了作者对喻郎中的什么赞赏? A. 聪明才智 B. 性格浑厚 C. 仕途成就 D. 文学才华
诗中“仕路繁此徒,可谓丈夫贱”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什么看法? A. 积极进取 B. 消极逃避 C. 深刻认识 D. 无所谓态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