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33
短衣穿结半瓢空,所住茅檐仅蔽风。
久诵经书皆默记,试挑史传亦旁通。
青灯窗下研孤学,白首山中聚小童。
却羡安昌师弟子,只谈论语至三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学校的情景。作者穿着简单的衣服,住在只遮挡风雨的茅草屋里。长时间诵读经典,已经默默记住许多内容;偶尔也尝试研究历史传记,知识也有所涉猎。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独自攻读,白发苍苍的他在山中与小孩们一起学习。唯有羡慕安昌的师徒们,他们只需讨论《论语》,便能达到三公的地位。
刘克庄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文论见长,致力于弘扬儒学,尤其关注教育与学术。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他对教育、文化的关怀。
这首《村校书》描绘了乡村教师的生活和教育情景,反映了当时农村教育的艰苦和教师的无私奉献。诗中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教育的热爱,也显示出对当时学术环境的羡慕和向往。
《村校书》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乡村教师的辛勤与执着。开头两句,通过对简陋衣着和茅屋的描写,勾画出诗人朴素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清贫而不失尊严的气质。接着,诗人强调了对经典的诵读和对历史的研究,显示出他在逆境中追求知识的决心与毅力。青灯下独自学习的形象,让人感受到夜晚学习的孤独与执着。最后,诗人对安昌师弟子们的羡慕,反映了他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境况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教育精神,深刻揭示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诗人在简陋的环境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展现了知识的光辉与教育的崇高,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反映了乡村教师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教育环境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茅檐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人对安昌师弟子的羡慕反映了什么?
诗中的“青灯”象征什么?
以上为《村校书》的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