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4:03
传闻君相奖清修,印节移来某水丘。
范孟博非私奏劾,祁大夫不避亲讐。
青黄未接宜开廪,红腐无多谩唱筹。
事尚可为君努力,明时未好说归休。
听说您(徐仲晦)要被任命为相,必定会奖赏清白之人,印信和职务都已移交到某个地方。范仲淹和孟子并非出于私情而奏劾,祁太夫也不畏惧亲戚的谴责。现在青黄不接的情况,应该开仓放粮,而腐烂的粮食不多,不必再空谈对策。事情仍然可以为您努力,明智的时机未到,不好说就此归隐休息。
刘克庄,字景文,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诗词、散文而著称,尤其擅长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与对时局的思考,风格雄浑。
此诗是刘克庄为送别朋友徐仲晦赴任乡郡所作,表达了对徐仲晦前途的期望与对当前政治情况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贪腐现象严重的背景。
这首诗以徐仲晦的即将启程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朋友的关怀。开头两句使用了“传闻”二字,显示出诗人对徐仲晦的任命并不十分确切,但同时又寄托了对其清白与修身的期许。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范仲淹与孟子的事迹,借此映衬出当下官员所应持的原则与操守。
后面的句子则转向对时局的思考。“青黄未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困境,而“红腐无多”则暗示着在腐败现象中仍有一线生机。诗人在这里不乏对时局的批判与对朋友的鼓励,显示出他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与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对腐败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政治的反思与对朋辈的鼓励,表达了刘克庄对清明政治的追求与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提到的“青黄未接”指的是什么情况?
“范孟博非私奏劾”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对朋友的期望与鼓励,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失落与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