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梅花 十三

《梅花 十三》

时间: 2025-04-29 13:26:53

诗句

不作桃李态,山林别是春。

但令心似夷,何虑惹缁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6:53

诗词名称: 梅花 十三

作者: 王冕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作桃李态,山林别是春。
但令心似夷,何虑惹缁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哲理,意思是:我不愿像桃花和李花那样迎合世俗的繁华,而是在幽静的山林中享受春天的气息。只要我的心境如同平和无争的“夷”一样,就不必担心受到世俗的污染与干扰。

注释:

  • 桃李态:指桃花和李花的样子,形容花的娇艳和热闹的景象,暗指世俗的繁华。
  • 山林:指自然环境,与繁华的城市形成对比,代表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此处指心境平和、无争的状态。
  • 缁尘:指世俗的尘埃与纷扰,寓意俗世的纷争和烦恼。

典故解析:

“桃李”常用来比喻繁华与名利,历史上许多文人均不愿追求世俗的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王冕的诗作体现了这种隐逸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尤以山水画闻名。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元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冕隐居山林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冕的《梅花 十三》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以“桃李态”与“山林”形成鲜明对比,桃李象征世俗的繁华与喧嚣,而山林则象征一种清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诗人自愿选择后者,表明他宁愿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后两句的“但令心似夷,何虑惹缁尘”更是传达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心境如同夷平的状态,就不必担心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污染。这种思想反映了道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世俗的批判,又有对内心追求的坚定,充分展示了王冕作为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作桃李态:不愿意像桃花和李花那样追求外表的华丽与繁盛。
  2. 山林别是春:在山林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春天,强调自然之美与内心愉悦。
  3. 但令心似夷:只要我的内心能保持平和、安宁的状态。
  4. 何虑惹缁尘:就不必担心世俗的干扰与纷扰。

修辞手法:

  • 对比:用“桃李态”和“山林”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内心与外界的不同选择。
  • 比喻:将“桃李”比作世俗的繁华,用“夷”比作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一种对世俗繁华的否定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雅,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桃李: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热闹,代表外界的诱惑与纷扰。
  • 山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冕在诗中不愿作何种态度?

    • A. 桃李态
    • B. 山林态
    • C. 梅花态
    • D. 繁华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缁尘”指代的是__

  3. 判断题:王冕的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追求。(对/错)

答案:

  1. A
  2. 世俗的纷扰与干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冕《梅花 十三》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隐逸与自然的主题,但王冕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静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王冕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出郡城,往值夏谒胡端明,泛舟夜归 又和梅雨 荔枝歌 东园墙隅双松可爱,栽酴醾、金沙以绕其上 和谢昌国送韦俊臣相访 烧香七言 和张器先十绝 芗林五十咏·菊坡 南溪早春 张几仲侍郎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江海不逆小流 共商国是 高濑 足弹陀 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婆老 肉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渔海樵山 开延 薄命佳人 吞气 飞必冲天 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