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8:13
乡国渺何许,天涯春色归。
无家悲令节,有泪湿征衣。
宿麦连云秀,残梅作雪飞。
烽烟烛江表,远梦绕渔矶。
这片故乡在哪里呢?天涯海角的春色回归了。没有家乡的悲伤节日,泪水湿透了我的征衣。宿麦田与云彩相连,美丽的景色;残梅像雪花一样飞舞。烽火连天照亮了江边,遥远的梦境萦绕在渔舟的礁石旁。
此诗虽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色、节令、战火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动乱的焦虑,这种情感在古典诗词中常见。
作者介绍:谢庭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主要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多样,但常以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交织,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暨阳上元》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乡国渺何许,天涯春色归”便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渺茫与思念,春色的归来却无法填补他心中的失落与悲伤。接下来的“无家悲令节,有泪湿征衣”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节日的孤独感,泪水湿透征衣,显示了他在异乡的无奈与孤独。
“宿麦连云秀,残梅作雪飞”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美丽却又凄凉的气氛,宿麦与残梅的对比,使得对乡国的思念愈发显得沉重。最后两句“烽烟烛江表,远梦绕渔矶”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烽火硝烟映照着江面,远梦萦绕在渔矶,则隐喻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在战乱中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及对和平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家国之痛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乡国渺何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迷茫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他人的羡慕
“残梅作雪飞”中的“残梅”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美好的逝去
C. 战争的残酷
诗中提到的“烽烟”主要指什么?
A. 和平的象征
B. 战争的象征
C. 自然灾害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