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暨阳上元

《暨阳上元》

时间: 2025-05-03 17:08:13

诗句

乡国渺何许,天涯春色归。

无家悲令节,有泪湿征衣。

宿麦连云秀,残梅作雪飞。

烽烟烛江表,远梦绕渔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8:13

原文展示:

乡国渺何许,天涯春色归。
无家悲令节,有泪湿征衣。
宿麦连云秀,残梅作雪飞。
烽烟烛江表,远梦绕渔矶。

白话文翻译:

这片故乡在哪里呢?天涯海角的春色回归了。没有家乡的悲伤节日,泪水湿透了我的征衣。宿麦田与云彩相连,美丽的景色;残梅像雪花一样飞舞。烽火连天照亮了江边,遥远的梦境萦绕在渔舟的礁石旁。

注释:

  • 乡国:故乡、祖国。
  • :渺小、渺茫;形容对故乡的迷茫。
  • 令节:指节令、节日。
  • 湿征衣:征途中的衣服被泪水湿透。
  • 宿麦:指稻麦已熟。
  • 连云秀:形容麦田与云彩相连,景色秀丽。
  • 残梅:指梅花已凋零,或为春末之梅,象征无常。
  • 烽烟:战火的烟雾。
  • :照亮。
  • 江表:江边。
  • 远梦:遥远的梦想。
  • 渔矶:渔船停靠的礁石。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色、节令、战火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动乱的焦虑,这种情感在古典诗词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庭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主要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多样,但常以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交织,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暨阳上元》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乡国渺何许,天涯春色归”便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渺茫与思念,春色的归来却无法填补他心中的失落与悲伤。接下来的“无家悲令节,有泪湿征衣”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节日的孤独感,泪水湿透征衣,显示了他在异乡的无奈与孤独。

“宿麦连云秀,残梅作雪飞”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美丽却又凄凉的气氛,宿麦与残梅的对比,使得对乡国的思念愈发显得沉重。最后两句“烽烟烛江表,远梦绕渔矶”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烽火硝烟映照着江面,远梦萦绕在渔矶,则隐喻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在战乱中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及对和平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乡国渺何许:表达对故乡的渺小和迷茫感。
  2. 天涯春色归:春天的气息虽然回到大地,但对故乡的情感依旧遥远。
  3. 无家悲令节:在节日中无家可归的悲伤,突显孤独感。
  4. 有泪湿征衣:泪水湿透了征途的衣服,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
  5. 宿麦连云秀:描绘了麦田与云彩的美丽景象,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6. 残梅作雪飞:残梅飘落如雪,象征春天的无常和美好的逝去。
  7. 烽烟烛江表:烽火照亮了江边,暗示战乱的现状。
  8. 远梦绕渔矶:远方的梦想如同渔船的礁石,难以触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梅比作雪,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 对仗:如“无家悲令节,有泪湿征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烽烟”、“春色”等,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和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家国之痛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乡国:象征着根与归属,代表了诗人的思念。
  • 春色:代表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却显得格外遥远。
  • 泪水:象征着诗人的痛苦与失落。
  • 宿麦:象征着丰收与美好的未来。
  • 残梅:象征着美好的逝去与时光的流逝。
  • 烽烟:象征着战争的破坏与动乱。
  • 远梦:象征着对理想与和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乡国渺何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迷茫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他人的羡慕

  2. “残梅作雪飞”中的“残梅”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美好的逝去
    C. 战争的残酷

  3. 诗中提到的“烽烟”主要指什么?
    A. 和平的象征
    B. 战争的象征
    C. 自然灾害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暨阳上元》中的乡愁情感形成对比。
  • 李白在《夜泊牛津》中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和谢庭兰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相呼应,但情感基调和所用意象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情感与意象:古典诗词的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乙丑元日口号十首 用厚后弟强甫韵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 杂咏一百首·博浪壮士 方寺丞招宿瀑上不果 戊午元日二首 其二 挽陈司直二首 次韵实之春日二首 题方至诗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补阙灯檠 万众一心 牵衣投辖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派驻 先贤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封羊 流风遗泽 囤积居奇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面字旁的字 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逃杨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