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8:00
长亭怨四首 其三
作者: 蒋敦复 〔清代〕
又吹尽西风璱璱。悄倚危阑,怕临流水。
散了萍花,隔江烟霭渺离思。
马嘶病驿,听四面角声起。
鬓已不成丝,怎禁得飘零如此。
弹指。望高楼不见,只见暮雅归矣。
哀蝉落叶,问谁慰那人憔悴。
怨玉笛瘦减蛾颦,定不似旧时眉翠。
记絮冷关河,万点齐销鹃泪。
又吹尽了西风,细细的声音响起。我悄悄倚着高台,害怕看着流淌的水。
水上的萍花已经散去,江边的烟霭朦胧,思念愈发渺茫。
在病驿听马嘶,四方的号角声此起彼伏。
我的鬓发已经不再如丝绸般柔顺,怎能忍受这样的飘零。
轻轻一弹指,望向高楼却再也看不见,只见暮色中归来的燕子。
哀怨的蝉声伴随着落叶,问谁来安慰那忧伤憔悴的人。
怨恨那玉笛声渐渐减弱,仿佛不再有往日的眉目如翠。
记得那冷冷的关河,万点的泪水如同鹃鸟的哀鸣齐齐消散。
作者介绍: 蒋敦复(1860-1919),字懋循,号白沙,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教育家。他的诗风清新、优雅,善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末,时代动荡,社会变革,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离愁别绪与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旧时光的怀念。
本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西风渐起、萍花散落的情景中,所感受到的愁苦与孤独。开头几句通过描写西风和流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倚靠在栏杆上,面对着流水,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思念。接着,诗人通过“马嘶病驿”一语,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四面传来的号角声更是加重了这种离愁。
此后,诗人自觉年华已逝,鬓发不再,感叹生活的无情与流逝,表现出一种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悲伤。接下来的意象“望高楼不见”,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哀蝉落叶”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凋零。最后,诗人怨恨那“玉笛”声的减弱,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思念与时间流逝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又吹尽西风璱璱”中的“璱璱”是指什么?
诗人倚靠的是什么?
“鬓已不成丝”表明诗人感到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