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2:36
筱里东偏,俞山北舍,中有隐者茅堂。
邻圃钞书,隔溪赊秣,一村风雨归庄。
叹壁向霜天陡立,骨为残秋太瘦,
多时晒药西轩,终朝行散南岗。
我买烟舠过话,柴门下深巷剧空苍。
只须剪烛,无烦烹韭,欲与君言,竟上君床。
君不见石鲸跋浪,铁马呼风,今日一片关山,
五更刁斗,何处乾坤少战场。
且拥孺人,相携稚子,读易歌骚,把酒弹琴,
强饭为佳,慎毋憔悴江乡。
在竹林东边,俞山北侧,有隐士的茅草屋。
邻居在田圃中读书,隔着小溪喂养牲畜,
一村人在风雨中归家。
我叹息着,墙壁在霜天里显得陡峭,
我的身体在寒秋中显得太过瘦弱。
常常在西轩晒药,整天在南岗游荡。
我买来烟火过来聊天,
在柴门下的深巷中显得空旷苍茫。
只需剪烛,无需烹饪韭菜,
想和你说话,却竟然上了你的床。
你难道没有看到,石鲸在浪间翻腾,
铁马在风中呼啸,今日的关山一片苍茫,
五更的鼓声响起,何处的天地不再有战场。
且让我们相拥着,携着孩子,
读《易经》和《歌骚》,饮酒弹琴,
简单的饭菜最为可口,切勿在江乡憔悴。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4-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梅溪,著有多部诗集,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为作者因病卧居于村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世纷扰的反思。开篇几句描写了隐者的茅堂和周围的宁静环境,构建出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接着,诗人以“叹壁”开头,表达了对自己身体虚弱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无奈。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尤其是“只须剪烛,无烦烹韭”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的社交氛围,显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之后,诗人又提到关山与战场,体现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思考。
结尾部分,诗人希望能够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享受简单的生活,这不仅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世事的反思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外界纷扰的深思,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诗词测试:
诗中“叹壁向霜天陡立”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希望与谁一同享受简单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石鲸”和“铁马”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