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3:00
寄侍读苏尚书
作者:陈师道
六月西湖早得秋,
二年归思与迟留。
一时宾客余枚叟,
在处儿童说细侯。
经国向来须老手,
有怀何必到壼头。
遥知丹地开黄卷,
解记清波没白鸥。
在六月的西湖,早已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我在异乡思念故土,心中却又感到留恋。
此时此刻,宾客如云,余枚叟正在聚会,
孩子们在一旁议论着细侯的事。
治国安邦向来需要老练的手段,
有心报国又何必在酒馆中消磨时光?
远远地知道丹地已开卷,
清波荡漾,白鸥已经不见踪影。
陈师道,字元贞,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晚年曾任官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且富有哲理,尤其擅长于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西湖游览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事的关注,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寄侍读苏尚书》是一首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其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的作品。诗的开头以“六月西湖早得秋”引入,展现了季节变化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作者通过对西湖秋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抑郁。
接着,诗人提到“二年归思与迟留”,两年的异乡生活使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同时又感到留恋于此地的生活。在一系列宾客的聚会中,诗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余枚叟与儿童的对话,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经国向来须老手”,显露出他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提出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则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理想的追求,暗示着在宁静的湖面下,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思索,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追求知识与理想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余枚叟”指代的是:
A. 诗人本人
B. 一位文人
C. 儿童
D. 酒客
“经国向来须老手”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治国需要年轻人
B. 治国需要有经验的人
C. 治国没有必要
D. 治国需要多读书
“遥知丹地开黄卷”中“丹地”指的是:
A. 西湖
B. 书卷
C. 酒馆
D.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