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18
行祠筑傍蕊珠宫,
砥柱狂澜障海东。
一代才猷光竹帛,
千秋文藻陋雕虫。
丹心抗疏孤忠在,
黑发还家大隐同。
祀典由来南国重,
芳名谁复步长风。
这首诗描写了海珠李忠简公祠的雄伟和作者对李忠简公的崇敬。公祠建在蕊珠宫旁,犹如坚柱抵挡着狂暴的海浪。李忠简公是一代才俊,他的文才在历史上光辉灿烂,而如今的文人却多为雕虫小技。作者怀抱一颗赤诚的心,坚守孤独而忠诚的信念,像他一样,愿意在黑发时归隐于家乡。祭祀的典礼在南国一向受到重视,而如今,又有谁能再像他那样驰骋长风呢?
李晟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这首诗是在李忠简公祠前所作,表达了对李忠简公的敬仰与怀念。李忠简公是南国的一位名士,其忠诚和才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忠诚主题,李晟通过对李忠简公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推崇和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行祠筑傍蕊珠宫”引入,展现了公祠的地理位置和壮丽景象,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砥柱狂澜障海东”则以强烈的比喻展现了李忠简公的伟大,仿佛他是抵挡风浪的支柱,突显出他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李晟在诗中通过对比“一代才猷光竹帛”和“千秋文藻陋雕虫”,不仅赞美了李忠简公的才华,也对当代文人的肤浅感到失望。通过“丹心抗疏孤忠在”,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执着,进一步强调了忠诚精神的价值。最后两句通过祭典的重视和对李忠简公芳名的追忆,唤起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敬仰,留下了深刻的反思与感慨。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李忠简公的崇敬,展现了忠诚与才华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对当代文人境遇的失望,强调了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道德精神的传承。
李忠简公祠位于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丹心”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