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7:42
乞我一枝筇,经行又别峰。
水流仙界叶,风落化城钟。
锡去泉无恙,车行石有踪。
却怜磨衲老,曾见两儒宗。
我请求你给我一根竹杖,走在山间又遇到另一座峰。
水流淌着仙界的树叶,风吹落了化城的钟声。
锡杖已经带走,但泉水依然无恙,车子行驶在石头上留下了痕迹。
我却怜惜那磨砺的老僧,曾经见过两位儒者的宗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凡,号逢春,宋代词人,以词作见长,尤以豪放派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丙戌年七月,诗人游历南台山,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深邃,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眷恋和对修行的思考。
张孝祥的《丙戌七月望日自南台游福严书留山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山水诗。诗的开头以请求竹杖的形象,展现了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的洒脱与自在。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水流与风声,传达了一种超然的仙境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世界。
“锡去泉无恙,车行石有踪”一句,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尽管锡杖已离去,但泉水依旧清澈无恙,体现了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短暂。最后一联“却怜磨衲老,曾见两儒宗”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敬重与同情,隐含着对人生修行的反思。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渐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邃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修行者的敬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乞我一枝筇”中的“筇”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化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