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孟子·义利

《孟子·义利》

时间: 2025-08-09 23:27:53

诗句

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

是非得失分霄壤,相去其初一发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3:27:53

原文展示:

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
是非得失分霄壤,相去其初一发间。

白话文翻译:

利益往往出自私情,导致各种祸害无穷无尽;而义理则遵循天理,使人感到快乐和安宁。是非对错、得失之间,就如同天和地的距离,起初也是相差无几。

注释:

  • :利益,通常指个人的得失。
  • 私情:个人的情感和私利。
  • 万端:形容事情繁多,变化无常。
  • :指道义、正义。
  • 天理:自然法则,宇宙运行的规律。
  • 乐而安:快乐而安定。
  • 是非得失:指判断是非和得失。
  • 霄壤:比喻天与地,形容差距极大。
  • 发间:指发丝之间,形容距离非常近。

典故解析:

“义利”的讨论源于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孟子在其哲学中提到,义理应高于个人利益。诗中提到的“天理”与儒家强调的“仁义”相呼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字仲明,号青溪,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义利》写于宋代,正是社会变迁、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思个人利益与社会道义的关系,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揭示了个人利益与社会道义之间的矛盾。开头的“利出私情害万端”直接指出,过度追求个人利益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万端的祸害,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接着,诗人引入“义循天理乐而安”,强调了义理的重要性,认为遵循道义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快乐。这种对比设置,使整首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义”与“利”的不同取向。

最后两句通过“是非得失分霄壤”来形象化地表述道义与利益之间的距离,强调在道德的标准下,判断是非,得失之间其实差距不大。这种哲学式的思考不仅让读者反思个人行为,更引发对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利出私情害万端”:个人利益源于私情,造成无尽的祸害。
    2. “义循天理乐而安”:正义遵循天理,带来快乐与安宁。
    3. “是非得失分霄壤”:是非与得失之间的差距如同天与地。
    4. “相去其初一发间”:其实在最初的判断上,二者相差并不大。
  • 修辞手法

    • 对偶: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是非得失比作天与地,强调其距离之大,引发共鸣。
  •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义理的重要性,并对个人私利的追求提出警惕,呼吁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反思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利益:象征个人私欲,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 义理:象征道德和正义,带来内心的安宁。
  • 天与地:象征价值观的差距,强调判断的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利出私情害万端”中的“利”指的是什么?

    • A. 道义
    • B. 个人利益
    • C. 社会责任
  2. 诗中提到“义循天理乐而安”,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道德使人快乐
    • B. 个人利益更重要
    • C. 只要有利益就会幸福
  3. “是非得失分霄壤”中的“霄壤”比喻什么?

    • A. 高与低
    • B. 远与近
    • C. 大与小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王阳明的《传习录》关于义与利的讨论。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个人的追求与享乐,而陈普则警示私利的危害,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孟子》及相关研究文献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柳枝词十首 景阳台怀古 经东都太子桥 寄舒州乐学士 寄和州韩舍人 寄抚州钟郎中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和徐秘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况老 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退无后言 讦夺 革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缠绵幽怨 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病魔缠身 授受不亲 骈四俪六 秃宝盖的字 彑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崩结尾的成语 板鼓 繁旉 不远万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