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9:02
黄河啮小吴,天汉失龟鳖。
灵原潭下藕烂死,只有菖蒲不生节。
白马桥边迎送胡,冀州断道无来车。
新堤筑得高嵽嵲,旧堤杵声未可绝。
黄河冲刷着小吴的土地,银河在天上失去了龟和鳖的踪迹。
灵原潭底的藕已经腐烂,只有菖蒲草依然没有生出节。
白马桥边迎来送往的胡人,冀州的道路已经断绝,车马无法通行。
新修的堤坝筑得很高很稳,旧堤的杵声仍然无法消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到的典故主要是关于黄河和银河的描写,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变迁,隐含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少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新见长。他在政治上曾遭遇挫折,晚年多游历于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的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黄河及其周边的景象,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改变的无奈。
晁补之的《黄河》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中描写了黄河的侵蚀与自然环境的恶化,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几句通过对黄河和银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失落和混乱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黄河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社会动荡的隐喻。随着黄河啮人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灵原潭的藕烂与菖蒲的节,象征着美好与生机的消逝。这里的藕与菖蒲对比,暗示了社会生活的困境和自然环境的恶劣。尤其是“冀州断道无来车”,更是突显了交通的阻断和人们生活的困顿,反映出战乱对民生的影响。
全诗在最后两句中提到新旧堤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新堤高筑,却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旧堤的杵声依然未绝,象征着人们的辛劳与无奈。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表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社会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河”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动荡
C. 生活富裕
“灵原潭下藕烂死”中的“藕”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社会的繁荣
C. 战争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白马桥”是指什么?
A. 重要的交通要道
B. 诗人的故乡
C. 美丽的景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和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