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56
皂荚村南三里许,
春江不隔一程遥。
双堤斗起如牛角,
知是隋家万里桥。
在皂荚村南边大约三里左右,春天的江水与此地相隔不过一程的距离。两岸的堤坝高耸,形状像牛角,想必就是隋朝时期修建的万里桥。
晁补之,字子华,号述古,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诗风清丽,富有情趣。晁补之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扬州杂咏》是晁补之在扬州游历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的游览经历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观察。此诗的创作可能与春日游览的愉悦心情有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扬州春江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历史的深厚情感。开篇的“皂荚村南三里许”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体的场景,接着“春江不隔一程遥”则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加深了春江的生动感。双堤的“斗起如牛角”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堤岸的景观,同时也暗示了大自然与人类建筑的和谐。
最后一句“知是隋家万里桥”,不仅呼应了前面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历史的敬仰,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历史的追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中提到哪个村庄?
诗句“春江不隔一程遥”中“程”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历史桥梁属于哪个朝代?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晁补之的《扬州杂咏五》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杜甫则通过春景表达对国事的忧虑。这种主题上的差异反映出两位诗人在创作时的不同关注点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