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

《临江仙(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

时间: 2025-05-03 19:25:34

诗句

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

忽惊鹊起落悟桐。

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晓犹同。

此身应以去来鸿。

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5:34

原文展示:

临江仙(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
作者:晁补之 〔宋代〕

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
忽惊鹊起落悟桐。
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晓犹同。
此身应以去来鸿。
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曾经唱着牡丹的曲子,邀请朋友共饮,明年我们在何处再相聚呢?
突然被惊起的喜鹊,让我悟到了人生的无常。
绿荷上积蓄了多少遗憾,回头却已背对西风。
别再叹息今夜我身为客人,举杯未晓的酒仍然是相同的情意。
我的生命如同去来的鸿雁。
江湖的春水宽广无边,心中却思念着故乡的梦。


注释:

字词注释:

  • 牡丹:指一种花,象征富贵与美丽。
  • :喜鹊,常被视为报喜的鸟。
  • 绿荷:指绿叶上的荷花,象征清丽与柔美。
  • 西风:秋风,象征离别与思念。
  • :酒杯,古时用来盛酒的器具。
  • 鸿:鸿雁,象征远行与归来。
  • 江湖:指江河湖泊,象征广阔的天地。

典故解析:

  • 牡丹留客饮: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牡丹亭》。这里的牡丹象征着欢聚的美好时光。
  • 去来鸿:鸿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游子或远行者,象征着离别与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真,号放翁,宋代学者,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的“曾唱牡丹留客饮”描绘了一幅温馨的聚会场景,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着对未来相逢的期待。接着“忽惊鹊起落悟桐”,诗人通过突如其来的鹊鸟,感悟到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预测,加深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对绿荷的“多少恨”描绘了内心的遗憾与愁苦,展现了人生中的离别与思念。

最后几句以“莫叹今宵身是客”回应前面的感慨,诗人劝诫自己与友人莫要因身处他乡而感到悲伤,尽管身为客人,举杯共饮的情谊依然存在。整首词在情感上由浓转淡,由愁转乐,最终以“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结束,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唱牡丹留客饮”:回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
  2. “明年何处相逢”:对未来重逢的忧虑与期待。
  3. “忽惊鹊起落悟桐”:受到突发事件的启发,感慨人生的无常。
  4. “绿荷多少恨”:表达内心的遗憾与伤感。
  5. “回首背西风”:回望过去,感受离别的苍凉。
  6. “莫叹今宵身是客”:劝自己与友人不要因身为客人而悲伤。
  7. “一尊未晓犹同”:虽未明晓,但心意相同。
  8. “此身应以去来鸿”:比喻自己如同鸿雁一样,象征漂泊与归来。
  9. “江湖春水阔”:描绘广阔的江湖,象征人生的宽广。
  10. “归梦故园中”:心中思念着故乡,寄托了对故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此身应以去来鸿”,生动地将自己比作鸿雁,体现了人生的漂泊感。
  • 拟人:如“绿荷多少恨”,赋予荷花人的情感,表现内心的遗憾。
  • 对仗:整首词在音韵上和谐,韵律感强,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好时光。
  • :象征喜悦与人生的无常。
  • 绿荷:象征清丽与情感的复杂。
  • 西风:象征离别与思念。
  • 鸿雁:象征游子与归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唱牡丹留客饮”中“牡丹”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富贵与美丽
    C. 思念

  2. “莫叹今宵身是客”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不要悲伤
    B. 要饮酒
    C. 要回家

  3. 诗中的“绿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遗憾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 李白的《将进酒》:歌颂友情与人生的短暂。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晁补之更关注友情与归乡,而李清照则更强调爱情的失落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

相关查询

赠从弟弘元 赠从弟弘元 赠从弟弘元 赠从弟弘元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 上留田行 顺东西门行 鞠歌行 燕歌行 缓歌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睽合 进贤用能 包含迟的成语 髟字旁的字 荜门蓬户 釒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羊肠 妥协 反坫 腾文 梗迹萍踪 百折不挠 贪如饕餮 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