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9:49
九日登缥缈峰
作者:顾我锜 〔清代〕
太湖湖水平如油,南临吴兴北常州。
云涛澒洞千万顷,天遣峭石支中流。
奇峰罗列七十二,意象岝崿穷雕锼。
青螺绵延势不断,支联脉缀相沉浮。
就中一峰起天半,孤撑磔卓无朋仇。
有如端拱坐清殿,奔走万国朝群侯。
置身峰巅断尘土,缥缈云烟袅孤柱。
微波一曲辨荆溪,顽石数拳窥顾渚。
未知大地竟安穷?但觉长空浩无主。
孤舟远泛若停桡,断雁低飞如铩羽。
是时秋空方泬寥,丹枫黄叶山之椒。
彭泽把盏正采菊,中山摇笔还题糕。
我贫无物作重九,凭仗两脚升青霄。
指挥云物作几案,呼叱嵽嵲同儿曹。
吴山箫鼓真一笑,苦向平地夸登高。
太湖的水面平静如油,南边是吴兴,北边是常州。
云涛翻滚,波澜壮阔,宛如数千万顷的海洋,
上天派遣峭壁石头支撑着这中流。
奇特的山峰排列成七十二座,意象岑岌可危,雕琢得如同艺术品一样。
其中有一座峰高耸入天,孤独地支撑着,没有朋友或敌人。
它就像端坐在清净殿堂的君王,仿佛在朝拜万国的众侯。
身处峰巅,远离尘世,缥缈的云烟如同孤柱袅袅升起。
微波荡漾,可以辨别出荆溪的流淌,顽固的石头像拳头一样窥视顾渚。
不知道大地究竟是何等的渺小,
只觉长空浩瀚无主。
孤舟在远处荡漾,好似停下桡橹,
孤雁低飞,仿佛羽翼被裁剪。
此时秋天的天空格外清澈,丹枫黄叶宛如山间的椒色。
彭泽正把酒欢庆采菊,中山挥笔写下诗篇。
我一贫如洗,独自重阳,凭借双脚登上青天。
指挥云物如同几案,呼喊山川与儿女同游。
吴山的箫鼓声声入耳,苦于平地夸耀登高的成绩。
顾我锜,清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作可能是在重阳节前后,诗人登高望远,思索人生的孤独与自然的美妙,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九日登缥缈峰》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洞察和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太湖的宁静与广阔,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随着诗句的推进,奇特的山峰、孤独的高处,诗人逐渐将视野上升至更高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人在山巅放眼四望,云烟缥缈,似乎与世隔绝,这种孤独与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指挥云物作几案,呼叱嵽嵲同儿曹”一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的呼唤,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索。
秋天的景象与重阳的传统相结合,增添了一层情感的厚度。诗人虽身处高峰,却感到物质的贫乏,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通过山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超脱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在面对浩瀚自然时的渺小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九日登缥缈峰》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农历的哪个时间?
诗中“孤撑磔卓无朋仇”中的“磔卓”是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