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4:24
柳含烟•本意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水驿下,戍楼前。寒食清明过也,淡烟疏雨落花天。恨绵绵。风起坝桥如雪。短叶长条堪折。一春只觉别离多。奈愁何。
在水驿的下面,在戍楼的前面。寒食节和清明节已过去,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落花飘散的日子。心中满是无尽的怨恨。随着风起,坝桥如雪般飘落。短叶和长条的柳枝可以折下。一整个春天,只有觉得离别的事情太多。奈何我的愁绪又能如何呢?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细致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可能面临个人生活的变迁或社会动荡,抒发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
这首诗用清新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离别的愁思。开头以“水驿下,戍楼前”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场景,继而通过“寒食清明过也”引入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节日的怀念。接着的“淡烟疏雨落花天”则用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丽与无情。特别是“恨绵绵”一句,突显了诗人内心无法言说的愁苦。最后几句通过对短叶和长条的描绘,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重,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深切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是哪个?
“恨绵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风起坝桥如雪”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