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柳含烟 其三

《柳含烟 其三》

时间: 2025-05-04 01:36:53

诗句

灞桥柳,送行人。

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

月微昏。

昨岁边关征戍急。

翻使离歌激烈。

待君移作绕朝鞭。

破胡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6:53

原文展示:

灞桥柳,送行人。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月微昏。昨岁边关征戍急。翻使离歌激烈。待君移作绕朝鞭。破胡旋。

白话文翻译:

在灞桥的柳树旁,送别行人。千古以来,这柳树经历了多少次的攀折,疏疏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扬起了黄土。月光微昏,去年边关的征战紧急,离别的歌声因此变得激烈。我期待着你能把这歌声转化为朝鞭的声响,驱散敌人的旋风。

注释:

  • 灞桥:指的是灞河上的桥,古代多为送别之地。
  • 千古几经攀折:意指柳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许多人曾在此攀折柳枝。
  • 黄尘:指的是风扬起的尘土,象征离别的悲伤。
  • 边关征戍急:指的是去年边境的紧急征战,暗示了战事的严峻。
  • 离歌激烈:离别之歌情感激烈,反映了离别的痛苦。
  • 朝鞭:指的是朝廷的号角或战鼓,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期望。
  • 胡旋:指的是敌人的舞蹈或旋转,象征敌人的侵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古体诗和词作。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情感真挚,形式多样。汪东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描写离别和战争的主题上,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创作背景:

《柳含烟》系列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此诗写于战乱背景下,诗人通过柳树送别行人的意象,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诗歌鉴赏:

《柳含烟 其三》以灞桥的柳树为起点,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离别场景。诗中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示了千古以来人们对离别的共鸣。柳树的摇曳不仅为诗人带来了视觉的美感,更引发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先以柳树送别行人,接着引入边关的急迫战事,最后以激烈的离歌和期待的朝鞭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柳树象征着柔情与哀愁,而边关的急迫则映衬出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情味。

诗中情感的激烈与细腻并存,尤其是“待君移作绕朝鞭”的期待,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这种期盼不仅是对友人的眷恋,更是对国家和平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整首诗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展现了汪东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感性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灞桥柳,送行人。”:开篇即点明地点和主题,柳树在送别行人,营造离别的氛围。
  • “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通过柳树的历史,表达离别的常态,疏枝摇曳则象征离愁别绪。
  • “月微昏。”:月光昏暗,暗示着离别的悲伤和不安。
  • “昨岁边关征戍急。”:提到去年的战争,增添紧迫感,暗示离别与战乱的关系。
  • “翻使离歌激烈。”:离别之歌因战事而变得更加激烈,情感更加深沉。
  • “待君移作绕朝鞭。”:期盼将离歌转化为对抗敌人的力量,体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关心。
  • “破胡旋。”:象征着对敌人的反击,表达了勇敢和坚定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象征着离别与哀愁,黄尘则可视为离愁的具象化。
  • 拟人:柳树的摇曳仿佛在诉说离别之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情感,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柔情。
  • 黄尘:象征动荡与悲伤。
  • 月光:象征幽暗与孤独。
  • 离歌:象征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思念。
  • 朝鞭:象征对国家的忠诚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灞桥柳,送行人”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友情
    • C. 战争
  2. “昨岁边关征戍急”中的“急”字表示什么?

    • A. 轻松
    • B. 紧迫
    • C. 迟缓
  3. 诗中提到“破胡旋”,这一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反击敌人
    • C. 离别

答案:

  1. A. 离别
  2. B. 紧迫
  3. B. 反击敌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离别之情。
  • 《春望》 by 杜甫:反映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离骚》 by 屈原与《柳含烟》中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均展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但《离骚》更加侧重个人命运与理想的追求,而《柳含烟》则更强调战乱背景下的离别与对国家的期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样的格式和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柳含烟 其三》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与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湘潭道中赠送丁碧眼相士 入狱第一 过零丁洋 行淮东第六十 刘沐第一百二十 至南安军第七十八 翠玉楼 赠拆字嗅衣相士 二女第一百五十 赠黄生银河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訾病 一字旁的字 各自一家 豕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包含跷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变色易容 年经国纬 谋图不轨 包含移的词语有哪些 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日醉酒 夺取 芳龄 析交离亲 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克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