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0:21
观山灯献徐尚书
作者:段成式 〔唐代〕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
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
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
夜深寒焰白,犹自缀金绳。
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
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
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
穷愁读书者,应得假馀光。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灯会的美丽景象。微风轻拂,影子摇曳,露水在灯光下显得五光十色。灯光如同霞光散开的仙掌,仿佛在燃烧的峨眉山上闪烁。树木上千花盛开,扶桑树在阳光下逐渐移动。因山而成的众多灯影,不再依赖于盘龙的蜥蜴。多宝塔涌现,僧人往来飞舞。三月和五月的灯光清晰可见,照亮了无数的灯火。驯养的猿猴在高柱上移动,庆祝的云彩遮住了半层山。夜深了,寒冷的火焰显得特别洁白,依然缀着金色的绳索。风初定时,轻微的月光透过云层。稀疏的地方摇曳着月色,繁密的地方闪烁着星光。火树如同密集的枝叶,烛火如同龙鳞般展开。对于那些在困苦中读书的人来说,应该能得到这余光的照耀。
段成式(约公元803年-约公元863年),字景仁,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诗。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
《观山灯献徐尚书》创作于唐代灯会之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节日文化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灯会作为民间庆典,既是对神明的祭祀,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灯会的盛大场景和热闹氛围。诗开头以“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起笔,描绘了初秋的微风与露水的清新,给人以舒适之感。接着,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灯光比作仙掌和燃烧的山,展现了灯火辉煌的震撼景象。
诗中“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一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暗示着节日的繁荣与美好。随着诗歌的深入,出现了“飞锡僧”和“驯狖移高柱”等生动的场面,展现了人们的欢庆与热情。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读书者,表达了对知识与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整体而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展现了段成式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间灯会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诗中“风杪”所指的是什么?
A. 秋风
B. 春风
C. 冬风
D. 夏风
“如霞散仙掌”中的“霞”指的是什么?
A. 云
B. 露
C. 彩霞
D. 微风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读书者”是指什么?
A. 学者
B. 诗人
C. 普通人
D. 书商
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对夜晚和灯光的独特理解与描绘,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