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0: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0:54
游昭
范镇 〔宋代〕
炎蒸无处避,此地忽如寒。
松砌行无际,石房禅自安。
鸳鸯秋沼涨,蝙蝠晚庭宽。
登眺见田舍,衡茅半不完。
在酷热的天气里无处可避,这里却突然变得寒冷。
松树的台阶延伸无尽,石屋里禅意悠然自得。
鸳鸯在秋天的池塘中游弋,蝙蝠在傍晚的庭院里飞翔。
登高远望可以看到农舍,稻草屋顶半遮半掩。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中涉及的自然意象,如鸳鸯、蝙蝠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鸳鸯常被视为忠贞的爱情象征,而蝙蝠则与富贵、吉祥相关联。
作者介绍:范镇(1051-1114),字景仁,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与王安石、苏轼齐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在游览中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游昭》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感受的诗。诗的开头用“炎蒸无处避,此地忽如寒”引出了强烈的对比,炎热的夏日与忽然的寒冷形成鲜明的反差,似乎在描绘一种突如其来的清凉感受,给人以新鲜的体验。接下来的“松砌行无际,石房禅自安”则带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松树和石房的结合,渗透出一种宁静的禅意,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在“鸳鸯秋沼涨,蝙蝠晚庭宽”中,鸳鸯与蝙蝠的意象交替出现,前者象征着生机与爱情,后者则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神秘。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增添了秋天的气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最后一句“登眺见田舍,衡茅半不完”则将视野从自然的美景转向人类生活,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朴素。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内心的禅意与安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安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炎蒸无处避”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A. 冷
B. 热
C. 雨
D. 风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秋天的景象?
A. 鱼
B. 鸳鸯与蝙蝠
C. 竹子
D. 荷花
“登眺见田舍”中的“田舍”指的是:
A. 城市
B. 农村住房
C. 学校
D. 商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