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时间: 2025-04-26 14:53:20

诗句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

”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

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

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

”乃蝉脱而去。

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

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20

原文展示: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苏轼 〔宋代〕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
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
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
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
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
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
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
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讲述了一个人(自然)希望穿越大海去寻找蓬莱仙境。在海上,有人告诉他,蓬莱隔着三十万里弱水,无法到达。于是他回去,向天台的司马子微学习,最终得道成仙。子微创作了《坐忘论》七篇和一篇《枢》,活了超过百年。临终时,他告诉弟子们,自己曾在玉霄峰上向东望去,见过真灵降临,现在被东海的青童君召唤而去,便如蝉蜕般离去。李太白曾经在江陵见过子微,称他有仙风道骨,可以与他一同游历八方。元丰七年冬天,我路过临淮,遇见了湛然先生梁公,他脸色清澈,似乎只有二三十岁,但实际上他已经是个历经沧桑的人。他擅长吹铁笛,声音响亮,仿佛能穿云裂石。我因此作了《水龙吟》一首,记下子微和太白的事情,依靠他的笛声吟唱。古代的云海茫茫,不知道山绛阙在哪里。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写下了八篇奇妙的文字。向东望去,蓬莱雾霭弥漫,有云驾骖风而至。行遍九州四海,笑看纷飞的落花和飞絮。在江边一见到谪仙的风采,心中无言地暗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之际,席地而坐。待到垂天赋就,骑鲸而去,约定一同去游。

注释:

  • 弱水:指流淌缓慢的水,形容距离遥远。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意指长生不老的地方。
  • 司马子微:历史上有名的道教人物,象征着高人。
  • 坐忘:一种道教的修炼方法,意指忘却一切,超脱世俗。
  • 青童君:道教中的神灵,象征着年轻的仙人。
  • 龙蟠凤举:比喻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以豪放洒脱、风趣幽默著称。

创作背景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是苏轼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个人困境之后,表达对道家思想和理想境界的向往的作品。诗中融入了道教文化,展现了他在艰难处境中对高人和仙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水龙吟”为题,蕴含了深厚的道家思想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词中提到的蓬莱仙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象征着人们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向往。苏轼通过自然、子微、李太白等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仙风道骨、洒脱不羁的理想人格。诗中的意象丰富,云海、龙蟠凤举等形象,表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结合。

词中描绘的场景如临江一见、酒酣箕踞,给人一种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尤其是“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的描写,体现了对世事的淡然,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整首词不仅仅是对神仙的追忆,更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豁达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昔日谢自然想要渡海去寻找蓬莱仙境的师傅。
  2. 至海中,或谓自然:他来到海中,有人告诉他。
  3.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蓬莱隔着三十万里之遥的弱水,无法抵达。
  4. 天台有司马子微:天台山上有位名叫司马子微的高人。
  5. 身居赤域,名在绛阙:他居住在红色的地方,名字在绛阙中有名。
  6. 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于是自然返回,向子微学习道理。
  7. 白日仙去:最终他成仙离去。
  8.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子微写下《坐忘论》七篇和一篇《枢》,活了过百年。
  9. 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临终时,告诉弟子说自己住在玉霄峰上。
  10. 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向东望去蓬莱,曾见真灵降临。
  11. 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如今被东海的青童君召唤。
  12. 乃蝉脱而去:于是如蝉蜕般离去。
  13. 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之后,李太白写了《大鹏赋》,说他曾见子微。
  14. 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在江陵见过子微,称赞他有仙气和道骨。
  15.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可以与他一同游历四方。
  16. 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元丰七年冬天,我路过临淮,遇见湛然先生梁公。
  17. 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他面容清澈,看似二三十岁,实际上已有年岁。
  18. 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他擅长吹铁笛,声音响亮如穿云裂石。
  19. 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因此作了《水龙吟》一首,记下子微和太白的事,依靠笛声吟唱。
  20.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古时云海茫茫,不知道山和绛阙在何处。
  21.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之佳士。
  22.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清净无为,坐忘遺照,留下八篇奇妙的文字。
  23.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向东望去蓬莱,雾霭弥漫,有云驾骖风而来。
  24.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行遍九州四海,笑看纷飞的落花和飞絮。
  25.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在江边见到谪仙的风采,心中无言地暗许。
  26.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在八方神游,浩然面对,酒酣之际,席地而坐。
  27.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待到赋就,骑鲸而去,约好一同游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蓬莱比作理想境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拟人:赋予自然和人物以人性化的情感和特征。
  • 对仗:整首词使用了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仰。通过描绘蓬莱、真灵、赤城居士等意象,展现了一个清净、无为的理想世界,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蓬莱:象征理想和长生的仙境。
  • 云海:代表无穷无尽的追求和梦想。
  • 赤城居士:象征着人世间的高人。
  • 酒酣: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龙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境界
    C. 家乡
    答案:B

  3. “古来云海茫茫”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迷茫和无助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大鹏赋》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苏轼《水龙吟》李白《大鹏赋》,两者都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苏轼更注重于道教文化的体现,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 苏轼《水龙吟》陶渊明《桃花源记》,前者更多描绘了理想的境界与道教哲学,后者则更贴近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咏鹤 其七 咏鹤 其六 咏鹤 其五 咏鹤 其四 咏鹤 其三 咏鹤 其二 咏鹤 其一 次韵谭仲修同年古意 其二 次韵谭仲修同年古意 其一 古诗一首呈张孝达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多嘴杂 矛字旁的字 星牖月窗 莫敖 米字旁的字 饤盘 飞观 横眸 照磨 绞丝旁的字 出尘不染 血迹斑斑 目不别视 犬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翳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