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坐与高子文分韵得月字

《夜坐与高子文分韵得月字》

时间: 2025-05-02 07:44:42

诗句

笑问空中云,乞我今夕月。

我是方外人,得此清兴发。

翩然驾黄鹄,飞入白银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4:42

原文展示

笑问空中云,乞我今夕月。
我是方外人,得此清兴发。
翩然驾黄鹄,飞入白银阙。

白话文翻译

诗人对着空中的云彩笑着问道,希望能得到今夜的明月。自己是一个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因此能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激发出这样的兴致。于是他翩翩而起,驾着黄鹄,飞入那白银般的宫阙。

注释

  • 笑问:以笑的方式询问。
  • 空中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 乞我:向我乞求,期望能得到。
  • 今夕月:今夜的明月。
  • 方外人:超凡脱俗的人,隐士。
  • 清兴:清幽的兴致、情怀。
  • 翩然:轻盈、优雅的样子。
  • 黄鹄:传说中的一种仙鸟,象征高洁。
  • 白银阙:形容美丽且神圣的宫殿。

典故解析

“方外人”出自道教文化,指那些超脱于世俗之人,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黄鹄”,在古文中常用来象征飞升和自由。诗的意境与道教的追求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超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若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禅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诗人或许正坐在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因而产生了对明月和自由飞翔的向往。这种环境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今夕月”为引子,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与云彩的对话,引出了对明月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更是情感的寄托。李若水在诗中展现了他作为“方外人”的身份,表明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这种超然不仅体现在对月亮的向往上,更是在他选择“翩然驾黄鹄”这一意象时,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理想。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上脱俗高远,体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笑问”展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
  • 第二句:诗人希望得到明月,显示出他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第三句:自我认同为“方外人”,说明他与世俗的距离,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 第四句:通过“翩然驾黄鹄”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心灵的自由与飞翔的愿望,象征着追求更高理想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鹄”比作自由的象征,表现诗人的理想。
  • 拟人:通过“笑问”赋予诗人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体现了道教哲学中“无为而治”的思想。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和变幻,表达人生的无常。
  • :象征清澈和明亮,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 黄鹄:象征高洁与自由,体现诗人渴望超越尘世的情怀。
  • 白银阙:象征着理想的境界,诗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外人”指的是: A. 世俗人
    B. 超凡脱俗的人
    C. 普通人

  2. “翩然驾黄鹄”中“黄鹄”象征: A. 普通鸟
    B. 自由与高洁
    C. 生活的烦恼

  3. 诗人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A. 明月
    B. 明星
    C. 太阳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鹿柴》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夜坐与高子文分韵得月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注重描绘自然的景色,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结。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表现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经巴丘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一作对酒) 江上送客游庐山 会稽郡楼雪霁 寄郑员外 上清词 金谷园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枫桥夜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豫的词语有哪些 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麾之即去 雄心勃勃 頁字旁的字 边谟 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蓝的成语 攀援桂枝 绕袭 入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印佩 超超玄著 彑字旁的字 辣阘 黑字旁的字 头破血流 备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