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52
松花落粉啼子规,山人燕坐春昼迟。
石泉岂非大韶乐,日色犹是鸿荒时。
筠篮竹杖烟中语,青纸丹书林下诗。
应谢钱塘旧知识,白云独往无还期。
春天的松花像粉一样落下,杜鹃鸟在啼叫,山中人悠然坐着,春日的时光仿佛变得缓慢。石泉的流水难道不是如同大韶乐般动听吗?此时的阳光依旧似那遥远的荒野。手握筠篮,拄着竹杖,在烟雾缭绕中交谈,林下写下诗篇,纸上用青墨和朱笔记录着。想必要感谢过去在钱塘的老朋友,但白云却已独自飘远,再无归期。
松花:松树的花,春天时松树开花,花落如粉。
子规:指杜鹃鸟,春天常见,叫声凄婉。
山人:指住在山中的人,隐士或游人。
石泉:山中流出的泉水。
大韶乐:古代的一种乐曲,象征优美的音乐。
鸿荒:指遥远的荒野,形容时间久远。
筠篮:用竹子编成的篮子。
青纸丹书:青纸上用朱笔写下的诗句。
白云:象征自由与飘逸。
黄石翁是元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常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该诗写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往日友人的怀念。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开头的“松花落粉啼子规”直观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松花和杜鹃的啼叫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接着,诗人通过“石泉岂非大韶乐”的比喻,将自然的声音与高雅的音乐相提并论,表现了他对山水的深刻感受。
“日色犹是鸿荒时”一句,透出一种时光的流逝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接下来的描写“筠篮竹杖烟中语”,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流露出一种闲适的情趣。
最后,诗人对旧识的谢意和白云的独往,暗示了人事如烟、时光易逝的哲理,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意的美感,又富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黄石翁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旧友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松花落粉啼子规”中的“子规”指的是:
A. 一种花
B. 杜鹃鸟
C.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石泉”象征了什么?
A. 高雅的音乐
B. 自然的纯净与美
C. 诗人的孤独
“白云独往无还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慨,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