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7:35
越调 斗鹌鹑 寄别
作者: 李邦基 〔明代〕
百岁光阴,寄身宇宙。半世蹉跎,忘怀诗酒。
窃玉偷香,寻花问柳。放浪行,不自羞。
十载江淮,胸蟠星斗。紫花儿鬓丝禅榻,眉黛吟窗,扇影歌楼。
献书北阙,挟策南州。迟留,社燕秋鸿几回首。
壮怀感旧,妩媚精神,罗绮风流。
调笑令渐久,过清秋,今古盟山惜未休。
琴樽相对消闲昼,尽乌丝醉围红袖。
阳关一声人去后,消疏了月枕双讴。
秃厮儿浩浩寒波野鸥,消消夜雨兰舟,津亭送别风外柳。
甚不解?系离愁,悠悠。
圣药王夜气收,人语幽,西楼梦断月沉钩。
惜胜游,忆唱酬,追思往事到心头,肠欲断泪先流。
尾彩云冉冉巫山岫,还相逢邂逅绸缪。
终日惜芳心,思量岁寒友。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经历的感慨。作者感叹自己在宇宙中度过的百年光阴,半生的时光白白浪费,忘却了诗酒的乐趣。诗中提到寻花问柳,放浪形骸,不以此为耻。经过十年的江湖漂泊,胸中积蓄着星辰的豪情。描绘了紫花鬓丝和窗前吟唱的情景,以及扇影摇曳的歌楼。作者曾向北方的皇宫献书,向南方的州郡递交策论,然而总是留恋于此,感叹燕子、鸿雁的离去。壮志未酬,依旧迷恋那种风流韵致。随着时光的推移,琴樽相对,消磨着闲暇的日子,醉酒红袖伴随着欢笑。阳关曲一声人已去,留下的只是月光下的孤独。对离愁的无奈感叹,夜雨抚舟,送别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作者不禁陷入对往事的追忆,肠断泪流。最后,作者展望未来的重逢,珍惜难得的友谊。
作者介绍: 李邦基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深情而细腻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感情纠葛和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李邦基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许经历了离别、失落和对往事的思索,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斗鹌鹑·寄别》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词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别和友谊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百岁光阴”引入,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诗中对“窃玉偷香”“寻花问柳”的描绘,生动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放浪形骸,既有对生活的享受,也透出一丝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回忆起自己十年的漂泊生活,感受到胸中豪情与壮志未酬的矛盾,情感的起伏让读者感同身受。诗中的“献书北阙,挟策南州”不仅展示了诗人曾经的志向与抱负,也暗示了他因现实而感到的失落与无奈。
在对往事的追忆中,作者用“阳关一声人去后”道出了离别的痛苦和孤独,夜雨、兰舟、柳影等意象的交织,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加浓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构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离别画卷。
整首诗围绕离别、时光流逝和对友谊的珍惜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反映了人情冷暖与人生无常。
李邦基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阳关一声人去后”中的“阳关”指代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诗名
D. 曲名
诗中提到的“秋鸿”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归来
C. 喜悦
D. 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