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 庭前绿叶渐浓,计饯春无半月矣,病起有怀,率成短阕

《菩萨蛮 庭前绿叶渐浓,计饯春无半月矣,病起有怀,率成短阕》

时间: 2025-05-06 18:36:18

诗句

绿阴一地池塘静。

翠生一地罗衫影。

扶病倚栏杆。

箫声起暮寒。

日长云鬓亸。

不耐熏香坐。

斜日下楼西,梦回闻鸟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6:18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庭前绿叶渐浓,
计饯春无半月矣,
病起有怀,
率成短阕。

绿阴一地池塘静。
翠生一地罗衫影。
扶病倚栏杆,
箫声起暮寒。
日长云鬓亸,
不耐熏香坐。
斜日下楼西,
梦回闻鸟啼。


白话文翻译

庭前的绿叶渐渐茂盛,
春天的送别已经过去半个月了。
我因病而起,
随意写了这短短的几句。

绿荫覆盖的池塘静悄悄的,
翠绿的影子映在水面上。
我扶着病体倚在栏杆上,
箫声在寒暮中响起。
日子渐长,头发松散,
难以耐受这熏香的气息。
夕阳斜照在楼西,
梦中回忆起鸟儿的啼鸣。


注释

  • 渐浓:逐渐茂盛,形容绿叶的生长。
  • 计饯:这里指的是对春天的告别。
  • 病起有怀:因生病而起,内心感慨。
  • 绿阴:浓密的绿荫。
  • 池塘静:池塘安静无声,体现宁静的氛围。
  • 箫声起暮寒:在暮色中传来的箫声,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感觉。
  • 云鬓亸:形容头发凌乱,暗示时间的流逝。
  • 熏香:指香气,可能是指室内的香气,使人不耐烦。

典故解析

  • 池塘:在古代诗词中,池塘常常象征着宁静与清幽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静。
  • 箫声:箫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营造氛围。
  • 梦回闻鸟啼:鸟啼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春天或是思乡之情,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韫珍,清代女诗人,生于盛世,才华出众。她的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因病卧床,目睹庭前春光,内心感慨,故写此诗。反映出她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诗人因病而生的感慨,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细腻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诗中的“绿阴一地池塘静”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春日画面,清新的自然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以“箫声起暮寒”引入了音乐元素,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箫声仿佛在诉说着她的病苦与孤独。最后的“梦回闻鸟啼”则是对生命的追忆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在病痛之中,诗人却能从周围的景色中找到安慰,表现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前绿叶渐浓: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 计饯春无半月矣:表明春天已过去的时光,引发怀念。
  3. 病起有怀:诗人因病而起,感慨万千。
  4. 率成短阕:随意写下这短短的诗句,显得心情轻松。
  5. 绿阴一地池塘静:描绘出宁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6. 翠生一地罗衫影:形容水面上绿影摇曳,生动而优雅。
  7. 扶病倚栏杆:表现出诗人因病而倚靠,凸显出脆弱的身体。
  8. 箫声起暮寒:音乐的响起与寒冷的夜晚形成对比,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9. 日长云鬓亸: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琐碎。
  10. 不耐熏香坐:对环境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闷。
  11. 斜日下楼西: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12. 梦回闻鸟啼:在梦中回忆起鸟鸣,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绿阴”比喻春天生机,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箫声起暮寒”与“梦回闻鸟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的缅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病痛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叶: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到来。
  • 池塘:象征宁静与安详,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箫声:音乐的象征,营造情感氛围。
  • 鸟啼: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时光的流逝。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病起有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病痛的无奈
    • C. 对过去的回忆
    • D. 对未来的期盼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绿阴一地池塘静”主要描绘了_____的环境。

  3. 判断题:诗中使用的“箫声起暮寒”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对/错)

答案

  1. B
  2.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菩萨蛮》

  • 主题: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描写自然景色的壮丽,而《菩萨蛮》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风格:前者豪放,后者细腻,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从古到今的情感表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江州五咏 琵琶亭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八阵碛 和子瞻读道藏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一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负屈含冤 風字旁的字 疾恶如风 言不逾阈 熬姜呷醋 微蔑 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璧纬 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缧绁之厄 拘头 宋无忌 斗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取给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