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4:49
旦舂词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
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
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
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
髡钳之人何以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母亲的痛苦与无奈:儿子成为王者,而母亲却如同囚犯,日复一日,永不停息地操劳。天高地远,日月流转,母亲却无法与儿子相伴。提到了汉朝的谋士张良,老人在商山之巅成就了伟业。而君王轻信权臣,最终十年之后,才明白刘备的安危。那些发髻被剃、身受囚禁的人又如何能留下来呢?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诗人,字德修,号阮亭,出生于浙江。他在元代文学中以雄浑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旦舂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母亲的辛劳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悲剧。
《旦舂词》通过对母亲与儿子关系的深刻描绘,展现了权力与家庭之间的复杂关系。诗的开头两句“儿为王,母为囚”,直接点出主题,儿子成为王者,母亲却沦为囚徒,这种人伦关系的颠倒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使用了“旦舂暮舂无时休”,表现出母亲的辛劳与不易,这种日复一日的劳作令人心痛。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张良,象征着通过智慧与努力获得成功的人生道路,而与之对比的是,君王轻信权臣,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诗人对此深感愤懑。整体上,诗歌通过对家庭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社会权力斗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母亲辛劳的描绘,揭示了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家庭伦理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中“儿为王,母为囚”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张良,他的成就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家庭的思念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旦舂词》更侧重于社会权力对个体的影响,而《静夜思》则更加温情脉脉,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