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城东古台

《登城东古台》

时间: 2025-07-27 08:01:31

诗句

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

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

巴歌久无声,巴宫没黄埃。

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

我来一登眺,目极心悠哉。

始见江山势,峰叠水环回。

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

唯有故园念,时时东北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1:31

原文展示

登城东古台
作者:白居易〔唐代〕

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
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
巴歌久无声,巴宫没黄埃。
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
我来一登眺,目极心悠哉。
始见江山势,峰叠水环回。
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
唯有故园念,时时东北来。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东郊,有一座高耸的土台,不知它是哪一代的遗物,似乎是巴王的台址。巴国的歌声早已消逝,巴宫也被黄土掩埋。柔软的春草蔓延,牛羊在四周游荡。我登高远望,目光所及,心情悠然。初次看到江山的形势,山峰叠嶂,水流环绕。我凭高远望,心胸开阔,远处的景象尽收眼底。唯有对故乡的思念,时常从东北方向涌来。

注释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青崔嵬:高耸的土台,色彩青翠。
  • 巴王台:传说中巴国王的台榭。
  • 靡靡:形容草木茂盛。
  • :相连,交融。
  • 目极:目光所及的范围。
  • 胸襟:心胸,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直白易懂,关心民生,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乐府诗和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登城东古台》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可能是在他任职于地方时所作。透过诗中描绘的古台,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登城东古台》是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遥远的东郊景象,青翠的土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然而它的历史却已不可考。诗人通过“疑是巴王台”的设问,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神秘和失落。

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巴国昔日的繁华如今已成往事,巴歌的沉寂与巴宫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带出一种历史的惆怅。诗人的目光穿透时空,登高望远,领略到江山的壮美,心胸也随之开阔,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

然而,尽管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内心深处对故园的思念始终挥之不去,成为了他心灵深处的牵挂。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白居易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描述东郊的高土台,远离尘嚣,带有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2. 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对古台的身份产生疑问,推测它可能是巴国王的台榭,带出历史的朦胧感。
  3. 巴歌久无声,巴宫没黄埃:巴国的歌声沉寂,宫殿在黄土中消失,表现出历史的沉寂与过往的辉煌。
  4. 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春草茂盛,牛羊在四周游荡,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
  5. 我来一登眺,目极心悠哉:诗人登高远眺,心情舒畅,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
  6. 始见江山势,峰叠水环回:初次看到江山的壮丽,山峰叠嶂,水流环绕,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7. 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站在高处俯瞰,心胸开阔,表现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8. 唯有故园念,时时东北来:尽管眼前美景迷人,心中却始终挂念故乡,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台比作巴王台,暗示历史的久远和神秘。
  • 对仗:如“峰叠水环回”,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排比:通过列举景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的眷恋。

意象分析

  • 东郊土台:象征着历史的遗存和时间的流逝。
  • 巴歌、巴宫:代表失落的辉煌,暗示历史的变迁。
  • 春草、牛羊:体现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江山:象征着壮丽的自然和诗人的开阔胸怀。
  • 故园: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王台”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历史的遗存
    C. 自然的壮美

  2.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如何表达的? A. 通过对江山的描绘
    B. 通过对古台的疑问
    C. 通过最后一句“唯有故园念”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失落的辉煌? A. 春草
    B. 巴歌
    C. 土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登城东古台》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但白居易更注重历史的沉思与故乡的思念,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现实的关切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郡圃雪销已尽,惟余城阴一街雪 寄题安福刘道协涌翠楼 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署日围山观,贺以唐 书斋夜坐二首 浮石清晓放船遇雨 又和风雨二首 过吕城闸六首 过严州章村放歌 月下杲饮七首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知所可 目大不睹 聚偻 西垣 知足常足 閠字旁的字 从祖父 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一见倾心 子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藉端 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九精 鼓字旁的字 向阳花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