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3:47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作者:皇甫冉
寺有泉兮泉在山,
锵金鸣玉兮长潺潺。
作潭镜兮澄寺内,
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
隈隩阴深长苔草。
处处萦回石磴喧,
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
流活活,无冬春。
任疏凿兮与汲引,
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
明灭玲珑媚林岭。
宛如太室临九潭,
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
已厌微官忆旧游。
且复迟回犹未去,
此心只为灵泉留。
这首诗描述了惠山寺的泉水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象。泉水在山中流淌,发出如金玉般的清脆声响,长久不息。泉水在寺院内形成清澈的潭水,映照着周围的岩石和花朵。土壤滋润,春意早已显现,阴凉的地方长满了青苔。石阶处处回旋,人声喧哗,早晨时分,老僧正在洗漱。老僧依然精神,松树却显得常青。泉水汩汩流淌,无所谓冬春的更替。无论是疏浚的水道还是取水的人,似乎都在与这山中的人有着某种默契。偏偏依靠佛教的境地通往仙境,光影交错,令山林更加迷人。宛如太室山俯瞰九潭,怎能减去天台山望三井的壮丽。我来到这里,未曾经历秋天,却已厌倦了微不足道的官职,怀念往日的游历。再稍作停留,我依然不愿离去,此心只为那灵泉流连。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的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出诗人在惠山寺游玩的经历。惠山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清澈的泉水著称,诗人在此游览,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惠山寺的自然美和僧侣的淡泊生活。泉水是诗的核心意象,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诗人以“锵金鸣玉”来形容泉水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清新、悦耳的美感。同时,诗中提到的“松自新”与“僧自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半部分描绘泉水与周围环境,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尤其最后两句,诗人因回忆旧游而不愿离去,展现了对灵泉的深情眷恋,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心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对惠山寺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中“锵金鸣玉”形容的是:
A. 寺院的建筑
B. 泉水的声音
C. 僧侣的生活
诗人对泉水的态度是:
A. 冷漠
B. 依恋
C. 厌倦
“僧自老,松自新”表达了:
A. 僧侣与自然的关系
B. 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C. 对官场的厌倦
答案:
这首《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通过对泉水与自然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值得深入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