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9:15
赋得越山三韵(一本题上有又送陆潜夫五字)
西陵犹隔水,北岸已春山。 独鸟连天去,孤云伴客还。 只应结茅宇,出入石林间。
这首诗描绘了越山的美丽景色。西边的陵水还在阻隔,北边的山已经春意盎然。孤鸟在天空中飞去,孤云伴随着旅人归来。想必你应该在这片山林中建个茅草屋,出入于石林之间,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诗中提到的“孤鸟”和“孤云”可视为隐喻,体现了孤独和自由的主题。古人常用鸟与云来象征人的境遇与心境。此外,茅草屋的意象则反映了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音乐感。皇甫冉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盛世,文人雅士众多,交流频繁。
此诗写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在一次出游或访友途中,目睹了越山的自然美景,感受到孤独与自由的交织,因此写下此诗,寄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越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西陵犹隔水”开篇即点明了地理位置,并引入一种隔阂的情感。接下来的“北岸已春山”则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诗中的“独鸟”“孤云”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在这里,孤鸟象征着自由和向往,孤云则表现了旅人的孤独。诗人通过对鸟与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反映出一种人生哲学。
最后两句“只应结茅宇,出入石林间”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描摹,表达了在自然中隐居的愿望。这种对自然的向往,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清新、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孤独与自由的哲学思考。诗人在自然中寻找自我,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过一种宁静的生活。
诗中“西陵犹隔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亲近
b) 隔阂
c) 欢快
“独鸟连天去”中的“独鸟”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友谊
c) 难过
最后一句“出入石林间”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追求名利
b) 隐居自然
c) 旅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