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02
江皋尽日唯烟水,君向白田何日归。
楚地蒹葭连海迥,隋朝杨柳映堤稀。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
若问行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在江边的黄昏,只有烟水相连,你何时才能回到白田?
楚地的芦苇与海水相连,隋朝的杨柳在堤边稀疏地生长。
渡口的楼阁和旧市场没有行人,山中的馆舍和荒城在落日中关闭。
如果问起行人和征战的事,恐怕你会因思念而泪湿衣襟。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但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风格清新典雅。
《送皇甫冉往安宜》作于朋友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思念,展现了李嘉祐对友人的不舍与关怀。开头两句以江边的烟水和朋友的归期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渴望和对友人回归的期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楚地的芦苇、隋朝的杨柳,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含着历史的沧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人们的孤独与离散,津楼的冷清、荒城的落寞,生动地描绘了朋友离去后环境的变化,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更是直指情感的核心,展现出诗人对战争与离别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感人。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中,展现了李嘉祐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切的情感表达,揭示了友人离别时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白田”最可能指的是:
A. 朋友的故乡
B. 一片田地
C. 一个城市
D. 一种植物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乐
B. 愤怒
C. 忧伤
D. 轻松
“若问行人与征战”句中“行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过路的客人
D. 诗人的敌人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首作品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但李嘉祐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切。王之涣则更注重壮丽的景象描绘和豪情壮志的表现。
以上内容为《送皇甫冉往安宜》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