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34
发军营坞
作者: 李易 〔宋代〕
褰裳涉流水,倚水送归云。
海角春潜到,山腰路忽分。
伏龙应厌睡,飞电骇论文。
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诗人提到自己踏着水流,轻轻拂动裙裳,倚靠着水边送别归来的云彩。在遥远的海角,春天悄然降临,而山间的道路却突然分岔。伏龙在此时似乎厌倦了沉睡,而飞电则让人惊叹于文才。鹳雀早已识得时机,轻巧地飞起,不再等待同伴。
作者介绍:李易,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为稀少,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在军营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中感慨万千,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人生时机的思考。
《发军营坞》是一首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时机的思索。开头两句“褰裳涉流水,倚水送归云”,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温柔与春天的生机,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水流轻拂的凉意。接下来的“海角春潜到,山腰路忽分”则进一步引入了春天的主题,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是悄然无声的,但却又是不可阻挡的。
在后两句中,诗人以“伏龙应厌睡,飞电骇论文”传达了一种对生命节奏的体悟。伏龙的沉睡象征着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而飞电的出现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唤醒了人们的思考。最后一句“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则是对时机的把握,强调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选择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手法,丰富了诗的意象和情感。例如,“飞电骇论文”中的“飞电”拟人化,使得自然现象与人的思想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人生选择与时机把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褰裳”是什么意思?
“伏龙应厌睡”中的“伏龙”象征着什么?
“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发军营坞》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