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29
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鹿山如今是贵门山,带着满屋的景色穿行在万山之间。
流水伴随着我,真是自我领悟,遥远的山岑一看就想攀登。
风吹动竹林,清新得像被洗过一样,月光照过松树的门扉,静谧得毫不关心。
潭底的卧龙一旦烦恼,正需要细雨来润泽世间的尘埃。
李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三悬潭》创作于李易游历鹿山时,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三悬潭》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开篇“鹿山今是贵门山”,以“贵门山”引入,暗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珍贵。诗人身处万壑之间,流水伴随,给人以宁静与自我领悟的体验。接着,诗人描绘风翻竹坞的清新与月过松扉的静谧,展现了自然的洗礼与内心的平和。
诗中“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一方面暗示着内心的烦恼与潜在的力量,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细雨的渴望,象征着对生活的滋润与希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意浓厚,情感真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哲理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贵门山”指的是?
A. 鹿山
B. 美丽的山
C. 贵族的家园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流水相随真自悟”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考。 答案:人生
判断题:诗中“潭底卧龙”暗示内心的烦恼和潜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两首诗与《三悬潭》在主题上相似,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探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