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5:41
三学山开照寺 薛能 〔唐代〕
尽室遍相将,中方上下方。 夜深楠树远,春气陌林香。 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 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
全家人一起前往,中间的上下四方。 深夜里楠树显得遥远,春天的气息在田野树林中飘香。 神圣的遗迹留在险峻的岩石上,灵光从混沌中显现。 为何要用智慧之剑,割舍爱恋去侍奉空王(佛教中的佛)。
薛能(约817-880),字大拙,唐代诗人,官至工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游览三学山开照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三学山开照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薛能在游览此地时,被其神圣的氛围所感染,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对尘世的超脱,以及对智慧和灵性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楠树、春天的气息、神圣的遗迹和灵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的“尽室遍相将”表达了全家人一起前往的情景,而“夜深楠树远”和“春气陌林香”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宁静和美好的感受。后两句“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和“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则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和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佛教的虔诚和对尘世的超脱,以及对智慧和灵性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神圣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
诗中的“尽室遍相将”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全家人一起前往 B. 独自一人前往 C. 朋友一起前往 D. 家人分散前往
“夜深楠树远”中的“楠树”象征什么? A. 宁静和超脱 B. 繁华和热闹 C. 孤独和寂寞 D. 危险和恐惧
诗中的“慧剑”比喻什么? A. 武器 B. 智慧 C. 爱情 D. 财富
诗的最后一句“割爱事空王”表达了什么? A. 对爱情的执着 B. 对佛教的虔诚 C. 对尘世的留恋 D. 对智慧的追求
答案:1. A 2. A 3. B 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