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碧鲜亭春题竹

《碧鲜亭春题竹》

时间: 2025-04-27 12:10:10

诗句

竹少竹更重,碧鲜疆更名。

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

夕月阴何乱,春风叶尽轻。

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0:10

原文展示:

碧鲜亭春题竹 薛能 〔唐代〕

竹少竹更重,碧鲜疆更名。 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 夕月阴何乱,春风叶尽轻。 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

白话文翻译:

竹子虽少却更显珍贵,碧绿的竹子因美名而更加著名。 常常倚栏而立观赏,没有小径独自穿行其中。 夕阳下的月光显得多么混乱,春风吹过,竹叶轻盈飘动。 已经听说有画家来此作画,还特意描绘了薛先生。

注释:

  • 碧鲜:形容竹子碧绿鲜亮。
  • 疆更名:因美名而更加著名。
  • 夕月阴何乱:夕阳下的月光显得混乱不清。
  • 春风叶尽轻:春风吹过,竹叶轻盈飘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春日竹林的静谧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春日游览竹林时所作,诗人通过对竹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日竹林的静谧与美丽。首句“竹少竹更重,碧鲜疆更名”,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竹子的珍贵和美名。中间两句“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描绘了诗人观赏竹林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后两句“夕月阴何乱,春风叶尽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一句“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也暗示了诗作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少”与“重”的对比,强调了竹子的珍贵。
  • 次句“碧鲜疆更名”,用“碧鲜”形容竹子的颜色,用“疆更名”表达其美名远扬。
  • 第三句“有栏常凭立”,描绘了诗人观赏竹林的情景。
  • 第四句“无径独穿行”,表达了诗人独自穿行竹林的体验。
  • 第五句“夕月阴何乱”,描绘了夕阳下的月光景象。
  • 第六句“春风叶尽轻”,表达了春风吹过竹叶的轻盈感。
  • 最后一句“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也暗示了诗作的艺术价值。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中“少”与“重”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珍贵。
  • 拟人:“春风叶尽轻”中的“尽轻”赋予了春风和竹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竹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和高洁。
  • 碧鲜:形容竹子的颜色,象征生机和美丽。
  • 夕月:象征宁静和神秘。
  • 春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鲜疆更名”中的“碧鲜”形容的是什么? A. 竹子 B. 花朵 C. 天空 D. 水面

  2. 诗中“有栏常凭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宁静 C. 忧郁 D. 激动

  3. 诗中“春风叶尽轻”中的“尽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竹里馆》与薛能的《碧鲜亭春题竹》:两首诗都以竹为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薛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塞下曲 其一 送复虞陈孝廉自蜀还省亲回戍 紫微 丙午中秋 寄李刑部子庸 题画 和运司园亭 其十 小亭 杏山怀古 商妇词十首 灵谷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疾雷不及掩耳 掩恶溢美 软温温 摩肩击毂 从奴 亡魂丧魄 须头 没利 骄兵之计 倒八字的字 殳字旁的字 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审知 包含航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