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养蚕图

《题养蚕图》

时间: 2025-05-10 07:54:39

诗句

昔年蚕事传馀杭,以纸裹种来维扬。

一冬霜雪不甚冷,几番任向书楼藏。

时光又到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

蜷蜷细种活如蚁,手持鹅羽亲分将。

此时食叶须细叶,买叶却向城北乡。

一篮嫩绿不沾雨,青青颜色含轻香。

头眠刚到声寂寂,无风无雨调温凉。

越中仆妇最谙此,命伊率事居西堂。

二眠二起渐多食,分箔满室还满床。

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

三眠已老不食叶,腹中嫩丝含清光。

素丝吐尽结成茧,可怜自裹如入囊。

草山簇簇摘不尽,珠丸玉果盈倾筐。

缲车向风取凉意,轻轻抽得冰丝长。

从此织成罗与绮,从此染成玄与黄。

传与江城田舍妇,曷不努力兴蚕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4:39

原文展示:

题养蚕图
作者: 刘文如 〔清代〕

昔年蚕事传馀杭,以纸裹种来维扬。
一冬霜雪不甚冷,几番任向书楼藏。
时光又到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
蜷蜷细种活如蚁,手持鹅羽亲分将。
此时食叶须细叶,买叶却向城北乡。
一篮嫩绿不沾雨,青青颜色含轻香。
头眠刚到声寂寂,无风无雨调温凉。
越中仆妇最谙此,命伊率事居西堂。
二眠二起渐多食,分箔满室还满床。
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
三眠已老不食叶,腹中嫩丝含清光。
素丝吐尽结成茧,可怜自裹如入囊。
草山簇簇摘不尽,珠丸玉果盈倾筐。
缲车向风取凉意,轻轻抽得冰丝长。
从此织成罗与绮,从此染成玄与黄。
传与江城田舍妇,曷不努力兴蚕桑。

白话文翻译:

昔日养蚕的事情传到余杭,用纸包裹着蚕种来到维扬。
整个冬天霜雪并不太冷,几次把蚕种放在书楼里藏。
时光又到了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
蜷缩的小蚕活得像蚂蚁,手持鹅羽亲自分给它们。
这个时候吃叶子要用细叶,买叶子却要去城北乡。
一篮嫩绿的叶子没有沾雨,青青的颜色散发着轻香。
小蚕刚入眠时声音寂静,无风无雨调节着温凉。
越中的仆妇对此最熟悉,命她负责在西堂操作。
小蚕二次入眠后渐渐多吃,分箔满室又满床。
夜里添叶子直到天晓,声音如笔落纸般忙碌。
三次入眠的小蚕已老,不再吃叶,腹中藏有嫩丝的清光。
洁白的丝吐尽结成茧,可怜地自裹如入囊。
草山上的嫩叶摘不尽,珍珠般的蚕果充盈筐。
缲车在风中取凉意,轻轻地抽得冰丝长。
从此织成罗与绮,从此染成黑与黄。
这些成果传给江城的田舍妇,何不努力兴办蚕桑事业?

注释:

  • 余杭:古地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 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是个重要的商贸城市。
  • 马头娘:指蚕神,古代人们在养蚕时会祭拜的神灵。
  • 鹅羽:用鹅的羽毛来分蚕,细致且轻柔。
  • 缲车:一种用来纺丝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文如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题养蚕图》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养蚕的过程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养蚕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传统农耕文化。

诗歌鉴赏:

《题养蚕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养蚕的全过程,诗中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了从蚕种的采集到丝绸的制作,表现出一种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以“昔年蚕事传馀杭”引入,既有历史感又富有生活气息,接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的生长、养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语言简练,运用大量的生活细节,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蚕的生长与农妇的忙碌。特别是“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蚕的贪食与养蚕人的辛勤,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通过描写蚕的生长过程,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劳动的尊重,也传达出对农村经济的期待和对传统养蚕文化的赞美。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蚕事传馀杭:回顾往年养蚕的故事,强调传统的延续。
  • 以纸裹种来维扬:形象地描绘了蚕种的运输与播种。
  • 一冬霜雪不甚冷:描写了冬天的温暖,暗示养蚕的环境适宜。
  • 几番任向书楼藏:反映出养蚕者的细致与耐心。
  • 时光又到二三月:时间的流逝,标志着养蚕季节的到来。
  • 焚香试拜马头娘:祭拜蚕神,体现传统信仰。
  • 蜷蜷细种活如蚁:小蚕的形态,生动活泼。
  • 手持鹅羽亲分将:亲自喂养,展现关爱。
  • 此时食叶须细叶:强调养殖细节。
  • 买叶却向城北乡:反映了生活的现状与地理环境。
  • 一篮嫩绿不沾雨:新鲜的叶子,象征生机。
  • 青青颜色含轻香:通过色香描绘出叶子的诱人特质。
  • 头眠刚到声寂寂:安静的环境,适合小蚕休息。
  • 无风无雨调温凉:自然的调节,体现生态和谐。
  • 越中仆妇最谙此:特指当地熟练的女性养蚕者。
  • 命伊率事居西堂:指派她负责养蚕工作。
  • 二眠二起渐多食:描述小蚕的生长变化。
  • 分箔满室还满床:形象地展示了养蚕的繁忙。
  • 夜来添叶直到晓:描写夜间工作的辛苦。
  • 声如笔落纸奔忙:生动的比喻,表现工作紧张。
  • 三眠已老不食叶:小蚕长大后不再吃叶。
  • 腹中嫩丝含清光:暗示即将吐丝结茧。
  • 素丝吐尽结成茧:描绘吐丝的过程。
  • 可怜自裹如入囊:比喻茧的封闭状态。
  • 草山簇簇摘不尽:丰富的桑叶资源。
  • 珠丸玉果盈倾筐:形象地描述丰收的喜悦。
  • 缲车向风取凉意:描写纺丝的工具与过程。
  • 轻轻抽得冰丝长:形象地展现细丝的延展。
  • 从此织成罗与绮:蚕丝的最终用途。
  • 从此染成玄与黄:展示丝绸的多样性。
  • 传与江城田舍妇:将成果传递给劳动者。
  • 曷不努力兴蚕桑:呼吁大家珍惜与发展养蚕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声如笔落纸”来形容夜间工作的声音,生动形象。
  • 拟人:小蚕的状态描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 对仗:诗中多处存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养蚕的过程,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与农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传统养蚕文化的赞美与对农妇辛勤劳作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勤劳与收获。
  • 桑叶:代表了养蚕的基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着财富与繁荣。
  • :象征着蜕变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头娘”是指什么? A. 蚕神
    B. 农妇
    C. 养蚕者

  2. 诗中提到的“夜来添叶直到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蚕的生长
    B. 养蚕的辛苦
    C. 田间的劳动

  3. “从此织成罗与绮”中的“罗与绮”指的是什么? A. 叶子
    B. 丝绸
    C. 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对比,刘文如的《题养蚕图》更注重细致的生活描绘与劳动的美,而《春晓》则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情感。两者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诗词研究论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赵虞部士宏知蜀州 次韵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 次韵和玉汝舟中见怀 依韵答吴安勖太祝 依韵和普上人古琴见赠 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 杂兴 其一 和永叔六篇其六啼鸟 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 寄题朱表臣职方真州新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攒三集五 小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钉铨 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草马 悠悠荡荡 舟字旁的字 审己度人 病措大 彐字旁的字 恩异 作不如程 玄字旁的字 拿着鸡毛当令箭 有劳有逸 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