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5:50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
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
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
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
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
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
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春天的嫩柳在阳光下舒展,故溪已停了雨水,远处的河流在春天的气息中显得悠远。我骑着驼背的马,感受到寒冷的侵袭,正怜惜那初升的阳光,轻柔的阴云恰好遮住了阳光。叹息着孤鸿已然离去,我与塘边的蒲草共度黄昏,谁又知道我在这漫长的征途上,伫立在尘沙之中。想起那曾经的美丽容颜,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故地的回忆让人感慨。道路连通三楚,天空低垂在四野之间,前方的高大树木倾斜着矗立在路旁。我怀念东陵的隐迹,彭泽归来后,左右琴书自得其乐,松树与菊花相伴,更何况我那风流的鬓毛尚未变白。非常感谢故人,特意赶来郑驿,时常举杯劝我在此留住,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反而让我这个疲惫的客人思念起家乡。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擅长词曲,风格清丽,情感细腻,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这首词创作于元丰年间,作者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岁月后重游故地,面对往昔,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故地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西平乐·稚柳苏晴》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地的深切怀念和对青春往事的追忆。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稚柳的生机勃勃与寒冷的侵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春天来临的时节,也隐喻了人生的变迁。在描写个人遭遇时,诗人用“孤鸿尽去”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无奈,深感孤独与离愁。
词中提到的“朱颜翠发”与“风流鬓未华”,反映了个人的青春与衰老之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哀叹。而“多谢故人”则突显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尽管身处异地,故友的关怀依然温暖人心。
整首词构建了一个充满感伤的诗意空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周邦彦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故地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展现了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词的作者是?
“稚柳苏晴”意指?
词中提到的“朱颜翠发”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