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秋战国门。赵宣子

《春秋战国门。赵宣子》

时间: 2025-05-02 04:52:36

诗句

门人曾不有提弥,连嗾呀呀孰敢支。

临难若教无苟免,乱朝争那以獒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36

原文展示

春秋战国门。赵宣子
门人曾不有提弥,连嗾呀呀孰敢支。
临难若教无苟免,乱朝争那以獒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赵宣子的门徒们,虽然曾经没有人敢提到“弥”这个人物,但在混乱的时代,谁敢去支撑呢?临到生死关头,若是教导他人就不免受到牵连,乱世之中,争斗往往无异于放任凶猛的犬类。

注释

字词注释

  • 提弥: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事物,可能是隐喻或象征。
  • 连嗾:意为相互鼓励、唆使。
  • 临难:面临困境或危险。
  • 苟免:苟且逃避,指在危险中生存的态度。
  • 乱朝:指混乱的朝代或时代。
  • :指一种凶猛的犬,象征混乱和争斗。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门人”和“赵宣子”,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名士的门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唐代文人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选择。诗的开头以“门人”引入,表明了一个师门的氛围,暗示着师徒之间的传承与责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教诲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便值得深思。诗中对“临难”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危机的敏感与应对的无奈,生动地反映出在逆境中人们的道德困境。最后一句“乱朝争那以獒为”,则深刻揭示了在混乱的时代,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模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几乎荡然无存。整首诗情感深刻,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促使读者反思在社会动荡时期,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人曾不有提弥:门徒们曾经没有人敢提起某个特定的人或事。
  2. 连嗾呀呀孰敢支: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的鼓动下,谁敢去支持或帮助他人呢?
  3. 临难若教无苟免:在危急时刻,若是教导他人就难免遭受牵连。
  4. 乱朝争那以獒为:在动荡的朝代中,争斗的本质就像是放任凶猛的犬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獒”比喻混乱的局势,展现出凶险与无情。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设计对仗,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动荡历史中人性与道德选择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在乱世中应保持警觉与坚守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人:象征着传统和师承关系。
  • 提弥:含有隐喻意味,代表某种被禁止或忌讳的话题。
  • :象征混乱、凶险的社会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难”是指什么?

    • A. 安逸的生活
    • B. 面临困境
    • C. 成功的时刻
  2. “门人”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门外的人
    • B. 师门的弟子
    • C. 无关紧要的人
  3. “獒”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混乱和争斗
    • C. 温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周昙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思考,尽管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枝·偃息团*玩宝窥 杨柳枝(淡月) 杨柳枝 其四 杨柳枝 其二十二 杨柳枝 其十七 杨柳枝 其十六 杨柳枝 其十五 杨柳枝 其十四 杨柳枝 其十三 杨柳枝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整甲缮兵 弃蔑 大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草字头的字 言以足志 曰字旁的字 无病自炙 蝮螫解腕 经国之才 冥虚 见字旁的字 包含梯的成语 舟中之指可掬 爪老 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穷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