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秋战国门。再吟

《春秋战国门。再吟》

时间: 2025-05-07 23:37:45

诗句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云亡国亦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45

原文展示:

赵解重围魏再昌,
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
公子云亡国亦亡。

白话文翻译:

赵国解除了重围,魏国又重新兴盛,
信陵王的贤德像日光一样温暖芬芳。
昏庸的君主听信谗言,
公子们的死亡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注释:

字词注释:

  • 赵解重围:指赵国成功摆脱敌军的重围。
  • 魏再昌:魏国再次复兴。
  • 信陵贤德:信陵王是魏国的一位贤明君主,贤德意味着品德高尚。
  • 昏蒙愚主:指昏庸而无知的君主。
  • 谗说:谗言,恶意中伤他人的言论。
  • 公子云亡:指王公贵族的死亡。
  • 国亦亡:国家也将随之灭亡。

典故解析:

  • 信陵王:信陵王魏无忌,战国时期的魏国名将,以其军事才能和仁德著称。
  •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诸侯割据,国与国之间战争不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作品多描写历史和战争,善于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对战国时期历史的反思,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信陵王品德的赞美与对昏庸统治者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关注,尤其是对信陵王魏无忌的赞美与对昏庸君主的讽刺。诗的开头提到赵国解围,魏国复兴,这显示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争的频繁。信陵王的贤德被赞美为如日中天,象征着国家的希望与光明。接下来,诗人转向昏庸的君主,指出听信谗言的危险,暗示了政治斗争中谗言对国家的危害。最后一句“公子云亡国亦亡”更是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表达历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敏感与责任感。此外,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如“重围”、“贤德”、“谗说”等,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赵解重围魏再昌:讲述了赵国脱离困境,魏国重振旗鼓的历史情形,反映出战争中的胜负变化。
  2. 信陵贤德日馨芳:赞美信陵王的德行,暗含对其治国理政的期待。
  3. 昏蒙愚主听谗说:表现出对昏庸君主的批判,指出其听信谗言的愚蠢。
  4. 公子云亡国亦亡:强调了国家命运与王公贵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警示统治者要谨慎行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如“赵解重围”与“魏再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信陵王的德行比作阳光,体现了其温暖与光明的特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对贤德之君的赞美与对昏庸君主的批判,提醒统治者重视德行与智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围:象征困境与挑战。
  • 贤德:象征理想的领导者及其影响力。
  • 谗说:象征危机与政治斗争。
  • 公子:象征权贵与国家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贤德之君是指哪位?
    A. 信陵王
    B. 魏昭王
    C. 赵武王

  2. “公子云亡国亦亡”说明了什么?
    A. 国家与王公贵族的命运密不可分
    B. 国家会自行衰亡
    C. 公子必须被消灭

  3. 诗中“重围”指的是什么情况?
    A. 赵国被围困
    B. 魏国复兴
    C. 信陵王被围攻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周昙更注重政治局势,李白则多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战国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莲草亭前盆池所出也惯见红华忽遇此本孤高淡素有足爱者众皆以比妇人而予独以拟颜子云 菊花 清明前风雨兼旬城外桃李无在者书室中有酴醿 用立春韵和卖药周道人 石希孟寄示赋论甚佳有未尽善处辄为涂改因成 赵子礼劝农回有诗和者盈轴然皆颂德诗非劝农 春雨村居 赠传神者 盆池白莲 茉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游回磨转 采字旁的字 历合 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炜烁 醒骨真人 闲云孤鹤 亠字旁的字 项王 八字旁的字 沉思熟虑 言字旁的字 冥憃 法徽 痛饮黄龙 角字旁的字 包含损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