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05
子密封侯岂所宜,
能高德义必无为。
当时若缚还彭氏,
率土何忧不自归。
子密成为封侯的地位未必合适,
只要品德高尚、义行卓著就不必强求名利。
当时如果能像彭氏那样受到束缚,
那么天下人又何必担忧不归故土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而著称,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思考与批判,呼唤品德与义理的重视。
《后汉门》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与道德的思考。开篇的“子密封侯岂所宜”,直接提出了对封侯这一荣誉的质疑,认为其与真正的道德义理无关。接下来的“能高德义必无为”则进一步指出,高尚的德行和义理并不需要通过功名利禄来证明,反而应当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当诗人提到“若缚还彭氏”,暗指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归属问题,反映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结尾的“率土何忧不自归”则以一种哲理的思考结束,提醒人们在纷扰的现实中,保持对归属感和道德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深邃,情感上从对历史的反思延伸到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敏锐触觉。
逐句解析:
子密封侯岂所宜: 质疑封侯的价值,认为这并不适合真正有德之人。
能高德义必无为: 提出真正的德行与义理不需要追求名利,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
当时若缚还彭氏: 引用历史上被束缚的彭越,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率土何忧不自归: 反思人们为何要忧虑归属的问题,暗示应当重视内心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淡、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呼唤人们重视内在的品德与义理,而非表面的荣誉与地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子密封侯的态度是什么?
A. 赞成 B. 反对 C. 中立
“能高德义必无为”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无为而治 B. 追求名利 C. 反对德行
彭氏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历史人物 B. 名利的追求 C. 社会动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周昙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但周昙更倾向于哲理性的探讨,而杜甫则在个人情感和现实困境之间寻求平衡。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