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后汉门。子密

《后汉门。子密》

时间: 2025-04-30 19:05:05

诗句

子密封侯岂所宜,能高德义必无为。

当时若缚还彭氏,率土何忧不自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05

原文展示

子密封侯岂所宜,
能高德义必无为。
当时若缚还彭氏,
率土何忧不自归。

白话文翻译

子密成为封侯的地位未必合适,
只要品德高尚、义行卓著就不必强求名利。
当时如果能像彭氏那样受到束缚,
那么天下人又何必担忧不归故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密: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政治家。
  • 封侯:指封为侯爵,表示高官显贵。
  • 德义:品德与义理,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 彭氏:指彭越,汉朝的名将,曾参与反抗的活动。
  • 率土:指整个国家或天下。

典故解析

  • 彭氏:彭越是汉朝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名声和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提到他,暗示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而著称,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思考与批判,呼唤品德与义理的重视。

诗歌鉴赏

《后汉门》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与道德的思考。开篇的“子密封侯岂所宜”,直接提出了对封侯这一荣誉的质疑,认为其与真正的道德义理无关。接下来的“能高德义必无为”则进一步指出,高尚的德行和义理并不需要通过功名利禄来证明,反而应当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当诗人提到“若缚还彭氏”,暗指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归属问题,反映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结尾的“率土何忧不自归”则以一种哲理的思考结束,提醒人们在纷扰的现实中,保持对归属感和道德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深邃,情感上从对历史的反思延伸到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敏锐触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密封侯岂所宜: 质疑封侯的价值,认为这并不适合真正有德之人。

  2. 能高德义必无为: 提出真正的德行与义理不需要追求名利,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

  3. 当时若缚还彭氏: 引用历史上被束缚的彭越,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4. 率土何忧不自归: 反思人们为何要忧虑归属的问题,暗示应当重视内心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加深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淡、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呼唤人们重视内在的品德与义理,而非表面的荣誉与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封侯:象征权力与荣誉,反映社会对名利的追逐。
  • 德义:代表道德和理想,强调内在的价值。
  • 彭氏:历史中的象征,暗示对社会纷争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密封侯的态度是什么?
    A. 赞成 B. 反对 C. 中立

  2. “能高德义必无为”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无为而治 B. 追求名利 C. 反对德行

  3. 彭氏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历史人物 B. 名利的追求 C. 社会动荡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周昙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但周昙更倾向于哲理性的探讨,而杜甫则在个人情感和现实困境之间寻求平衡。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普照监院 再到蒲中游穆氏园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五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四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三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二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一 马靖国后轩 还家 还家示诸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焦的成语 粗窥 山字旁的字 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俭腹高谈 寒心酸鼻 川字旁的字 袭次 工字旁的字 八面威风 三复斯言 提土旁的字 杀人如艺 栉理 传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