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0:02
酬别周从事二首
白居易
腰痛拜迎人客倦,
眼昏勾押簿书难。
辞官归去缘衰病,
莫作陶潜范蠡看。
洛下田园久抛掷,
吴中歌酒莫留连。
嵩阳云树伊川月,
已校归迟四五年。
我因腰痛而拜见客人感到疲倦,
眼睛昏沉,写簿子和处理文书变得困难。
辞去官职归去是因为身体衰弱,
不要像陶渊明和范蠡那样悠然自得。
在洛阳的田园中我已久置不顾,
在吴地的歌酒中也不再留恋。
嵩阳的云树和伊川的明月,
我已经计算好归家的时间,却已经迟了四五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闻名。他在文学上极具影响力,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的心态。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及对身体状况的无奈,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纷扰的厌倦。
《酬别周从事二首》通过描绘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疲惫,传达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诗开篇以“腰痛”与“客倦”引入,营造出一种疲惫的氛围,暗示他在官场中的劳累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辞去官职的原因是“衰病”,表明身体健康的恶化使他不得不选择回归田园的生活。
通过对陶渊明和范蠡的提及,白居易表达了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沉浸于那种悠闲的状态。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洛下田园久抛掷,吴中歌酒莫留连”,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放弃与对吴地畅饮歌唱的无所谓。
最后,诗以“已校归迟四五年”收尾,既是对自己归乡时间的提醒,也是对人生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叙述中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悟,既有对身体的无奈,又有对隐逸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白居易深刻的生活哲学和情感的细腻。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辞去官职、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对身体虚弱和人生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田园和自然的描绘,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繁华喧嚣的反思。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两位隐士是:
A. 陶渊明和李白
B. 陶渊明和范蠡
C. 王维和李白
D. 杜甫和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洛下田园”指的是:
A. 南方的田园
B. 洛阳的乡村
C. 北方的田园
D. 隐士的生活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官场生活的繁忙
B. 归隐生活的理想与现实
C. 对朋友的祝福
D. 对自然的描写
《酬别周从事二首》与《归园田居》相似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白居易更加强调了身体的虚弱与对现实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