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1:03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
在深夜凉风吹拂之时,秋天的声音使我惊醒。
月光洒满庭院,梧桐树影只剩一半。
志士感慨于时节,更感到忧愁无尽无休。
碧蓝的天空和银河横亘在天际,广阔无边没有丝毫遮蔽。
本来太虚是如此澄明,但尘世的烦劳却徒然加重。
人心本应该向往天际,何以反而自缚自扰?
作者介绍:彭维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擅长诗词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的夜晚,正值凉爽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在月光和秋风中,感受到浓厚的孤独与忧愁。开篇的“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而又略显悲凉的境界,夜的宁静被秋声打破,暗示着一种内心的不安。接着,诗人用“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展现了庭院中的静谧与美丽,但这种美丽却又是短暂的,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一语,将个人的忧虑提升到了对时代的感慨,表达了志士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辽阔的宇宙和洁净的天空,借此传达一种对理想的向往。然而,最后的“尘劳徒敝敝”与“胡为自胶戾”则揭示了人心的迷茫与困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全诗在意象上采用了对比手法,既有广袤的宇宙和清澈的天空,又有尘世的烦恼,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流露出对人心困境的深切思考,折射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向往,又有对人世间纷扰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在纷扰的尘世中追求自由与清明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午夜凉飙生”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兴奋
B. 安静
C. 悲凉
D. 快乐
“志士感时节”中的“志士”是指:
A. 有理想的人
B. 无所事事的人
C. 游手好闲的人
D. 心存怨恨的人
诗中提到的“尘劳”主要指: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烦恼
C. 对理想的追求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在意象上与彭维新的诗歌相呼应,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主题略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