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赋得玉水记方流

《赋得玉水记方流》

时间: 2025-04-26 13:57:12

诗句

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

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

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

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

若非悬坐测,谁复寄冥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12

原文展示:

赋得玉水记方流
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
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
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
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
若非悬坐测,谁复寄冥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静谧的水景。积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能感知到水的深邃与清幽。水面如同天空的白云,静静流淌。水中的滋润使云彩升起,光辉照射在水面上,像是浮动的浪花。水中的鱼和龙在泉水中游动,夜晚也不会黑暗,岸边的草木似乎没有秋天的凋零。这个美丽的池沼怎能与瑶池相比呢?如果不是坐在高处仔细观察,谁又能在这神秘的水域中探寻呢?

注释:

  • 积水:聚集的水,通常指静水。
  • 綦文:泛指水面波纹。
  • :深邃、隐秘。
  • :匹敌、相称。
  • 潜润:水的滋润作用。
  • 荧华:指水面的光辉。
  • 鱼龙:传说中的水中生物,象征生机。
  • 璧沼:美丽的池沼。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

典故解析:

“瑶池”出自《山海经》,是西王母的居所,象征着神秘和美好。诗中提到的“鱼龙”亦源自古代传说,代表着生机与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俞,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恬静的水景,充满了生机与灵动。开篇的“积水綦文动”便勾勒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能听见水波轻轻荡漾的声音。诗人通过对比“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进一步强化了水与天空、土地的和谐美。接下来的“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则描绘了水的滋润和光影的交错,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将视线拓展至更广阔的自然,水中的“鱼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暗示着这个地方的生机勃勃。而“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赞美,认为其美丽不逊于传说中的瑶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优美的意象和自然的描写,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是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积水綦文动:描绘了静水在光照下泛起涟漪的美景。
    2. 因知玉产幽:水的深邃和清幽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联想。
    3. 如天涵素色:将水面比作天空,强调其纯净。
    4. 侔地引方流:水流与大地的融洽,展现自然的和谐。
    5. 潜润滋云起:水的滋润使得云彩升起,生动地描绘了水的生命力。
    6. 荧华射浪浮:光辉在水面上跳跃,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7. 鱼龙泉不夜:水中生物的活跃使得夜晚也不显得寂寞。
    8. 草木岸无秋:岸边的草木常青,象征着生机与永恒。
    9. 璧沼宁堪比:美丽的池沼与瑶池相提并论,表现了自然的珍贵。
    10. 瑶池讵可俦:传达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比。
    11. 若非悬坐测:如果不坐高处观察,难以发现这种美好。
    12. 谁复寄冥搜:表达了对自然神秘性的探索与敬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天空,强调其纯洁。
    • 拟人:水的滋润与光辉,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如“草木岸无秋,鱼龙泉不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热爱。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灵动,体现自然的美丽。
  • 鱼龙:代表生机与活力,暗示自然的丰富多样。
  • 瑶池:神秘、美好的象征,与世外桃源相联系。
  • 草木:象征着生命与生长,表现生命的持续与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美好
    • C. 悲伤
  2. 诗中“积水綦文动”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风大浪急
    • B. 水面波光粼粼
    • C. 池水枯竭
  3. “草木岸无秋”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秋天的凋零
    • B. 生命的常青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但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深邃,而郑俞的《赋得玉水记方流》则强调水的灵动与生机,表现出不同的自然美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诗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其十八 题王山樵先生镜阁 贺新郎 蘧庵先生令孙女出阁词以志贺即次先生原韵 贺新郎·客舍感怀呈汪公有 贺新郎三首 其二 贺新郎·璎珞珠垂缕 贺新郎 夜读羡季师稼轩词说感赋 贺新郎·吴陵僧寺看紫藤绣毬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 贺新郎 读荫嘉弟乐圃吟钞 贺新郎 丁未五日程昆崙别驾招同谈长益何雍南石崖程干一金山看竞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贯穿驰骋 鼠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男婚女聘 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吃硬不吃软 倒悬之急 逸目 靑字旁的字 饱腹 酒绿灯红 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姻娇 飞鹰走狗 不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