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0:34
赠诗僧
方岳 〔宋代〕
从来佛法无多子,
底用芒鞋半九州。
赢得诸人诗满袖,
草深一丈法堂秋。
这世上的佛法并没有多少传人,
何必用那双草鞋走遍九州?
赢得了众人的诗歌满袖,
却在深草中的法堂里度过秋天。
方岳,字子岳,号云峰,宋代著名诗人。他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方岳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和佛理的思考。
此诗作于方岳晚年,或因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而作,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世间纷扰的淡泊态度。
《赠诗僧》是一首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开头便以“从来佛法无多子”点出佛法的稀缺性,暗示修行的艰辛与孤独。接着“底用芒鞋半九州”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在广阔的天地间,真正能理解佛法的人并不多,暗含对修行者的敬意与同情。
第三句“赢得诸人诗满袖”展示了诗僧所受的赞誉,表明他的才华受到大家的认可。但最后一句“草深一丈法堂秋”,却把这种赞誉与现实的孤寂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深的落寞感。整首诗浑然天成,既有对佛法的思考,又不失对人情世故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修行者的孤独及在世俗赞誉下的内心宁静,揭示人生的真谛。
“从来佛法无多子”中的“无多子”是什么意思?
A. 很多传人
B. 很少传人
C. 没有传人
D. 传人很多
“底用芒鞋半九州”中的“芒鞋”象征什么?
A. 豪华生活
B. 简朴的修行
C. 富贵
D. 旅行
诗中“草深一丈法堂秋”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与宁静
C. 欢乐
D. 伤感
《赠诗僧》和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赠诗僧》更侧重于对佛法的反思,而《鹿柴》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隐者的清幽生活。二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集中表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