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诗僧

《赠诗僧》

时间: 2025-05-02 14:20:34

诗句

从来佛法无多子,底用芒鞋半九州。

赢得诸人诗满袖,草深一丈法堂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0:34

原文展示:

赠诗僧
方岳 〔宋代〕

从来佛法无多子,
底用芒鞋半九州。
赢得诸人诗满袖,
草深一丈法堂秋。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的佛法并没有多少传人,
何必用那双草鞋走遍九州?
赢得了众人的诗歌满袖,
却在深草中的法堂里度过秋天。

注释:

  • 佛法:佛教的教义与修行。
  • 芒鞋:用草做的鞋,表示简朴。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象征广阔的土地。
  • 赢得:得到,获得。
  • 法堂:佛教的讲经场所。
  • 草深一丈:形容草木茂盛,暗指环境的幽静。

典故解析:

  • 佛法无多子:意在表达佛法的传承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繁多,反映出对修行的孤独和艰辛。
  • 芒鞋:象征隐士或修行者的生活,强调简朴与清净。
  • 法堂秋:暗示在佛教的修行中,秋意浓厚,象征着一种宁静的思考和反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岳,号云峰,宋代著名诗人。他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方岳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和佛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晚年,或因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而作,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世间纷扰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赠诗僧》是一首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开头便以“从来佛法无多子”点出佛法的稀缺性,暗示修行的艰辛与孤独。接着“底用芒鞋半九州”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在广阔的天地间,真正能理解佛法的人并不多,暗含对修行者的敬意与同情。

第三句“赢得诸人诗满袖”展示了诗僧所受的赞誉,表明他的才华受到大家的认可。但最后一句“草深一丈法堂秋”,却把这种赞誉与现实的孤寂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深的落寞感。整首诗浑然天成,既有对佛法的思考,又不失对人情世故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来佛法无多子:表明佛法的传承难得,修行者稀少。
  2. 底用芒鞋半九州:用草鞋的修行者在广袤的土地上,突出简朴与孤独。
  3. 赢得诸人诗满袖:修行者才华横溢,受到众人赞誉。
  4. 草深一丈法堂秋:法堂中秋草深茂,象征寂静与思索,反衬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佛法”与“多子”,形成意象的呼应。
  • 比喻:草鞋象征简朴的修行生活。
  • 意象:秋天与法堂的结合,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修行者的孤独及在世俗赞誉下的内心宁静,揭示人生的真谛。

意象分析:

  • 佛法:象征智慧与修行的道路,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 芒鞋:代表简朴与清净,强调修行者应当抛弃世俗繁华,追求内心的真实。
  • 秋天:象征成熟与反思,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从来佛法无多子”中的“无多子”是什么意思? A. 很多传人
    B. 很少传人
    C. 没有传人
    D. 传人很多

  2. “底用芒鞋半九州”中的“芒鞋”象征什么? A. 豪华生活
    B. 简朴的修行
    C. 富贵
    D. 旅行

  3. 诗中“草深一丈法堂秋”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与宁静
    C. 欢乐
    D. 伤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
  • 《静夜思》 李白: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赠诗僧》和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赠诗僧》更侧重于对佛法的反思,而《鹿柴》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隐者的清幽生活。二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集中表现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问涂有日戏题郡圃 拾柏子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又和六首 过笪桥 明发三衢三首 中元前贺余处恭尚书祷雨沛然沾足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九 送吴敏叔待制侍郎 寄谢蜀帅表起岩尚书阁学寄赠药物二首 送刘北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字旁的字 重开头的成语 包含泾的成语 降服而囚 叨陪 羊字旁的字 超人 举错必当 箕裘相继 九囿 包含骐的词语有哪些 卤字旁的字 豺狼成性 床罩 唧唧咕咕 魚字旁的字 堕阙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