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8:47
次韵羹苋
作者: 方岳 〔宋代〕
琉璃蒸乳压左犭右屯膏,
未抵斋厨格调高。
脱粟饭香供野苋,
荷锄人饱捻霜毛。
断无文伯可相累,
比似何曾无大毫。
见说能医射工每,
人间此物政骚骚。
将牛奶蒸成琉璃般的乳,
但比不上斋厨的高雅格调。
脱去外壳的米饭香气扑鼻,
田间的农人吃得饱满,手上沾满霜毛。
断然没有文伯(指文人)来打扰,
似乎从来没有人对我斤斤计较。
听说这东西能医治射工的病,
人间的这道菜真是令人陶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文伯”指的是历史上的文人,传统上他们的生活讲究高雅与文化修养,诗中提到文伯可能是在强调与普通人的生活对比。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舜,号汝舟,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乡土生活为题材,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方岳与友人聚会时,因品尝羹苋而发。羹苋是当时普遍食材,体现了诗人对平常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饮食文化的重视。
《次韵羹苋》是一首生动形象的饮食诗,通过对羹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诗中用“琉璃蒸乳”来形容羹苋的清香,展现了其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却又起到了自谦的作用,提到“未抵斋厨格调高”,暗示自己的饮食虽然美味,却无法与高雅的斋厨相比。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羹苋的美味,也点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一种质朴的幸福感。诗人通过“脱粟饭香供野苋”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现了对农人辛勤劳动的尊重与赞美。而“荷锄人饱捻霜毛”的意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田园生活的真实感,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
最后几句则反转了整个诗的基调,提到了“文伯”的不存在,似乎在强调诗人不愿被世俗的文人圈子所累,反而更享受这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高雅文化的独立思考,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羹苋,表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对高雅文化的独立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充实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琉璃蒸乳”主要指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装饰品
C. 一种食材
D. 一种艺术品
诗人对“文伯”的态度是?
A. 尊重
B. 反感
C. 崇拜
D. 忽视
“荷锄人饱捻霜毛”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市井生活
B. 农村田园
C. 文人雅集
D. 乡村集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