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12
清明后日
作者:王冕 〔元代〕
旅游忽过清明节,百感中来与愿违。
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
青山对面人何在?白发倚门身未归。
薄暮登高重惆怅,岂因萧飒故山薇?
诗中描绘了清明节后的感受:在这个旅游的时节,心情复杂,与期望背道而驰。春天的杨柳在亭台间显得寂静,杏花村落则细雨纷飞。对面的青山上,亲人又在哪里呢?年老的我靠在门边,身体却未归。黄昏时分,我再一次登高,感到无尽的惆怅,这种凄凉又岂只是因为秋风萧瑟和故乡的野薇呢?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扫墓祭祖外,也是春游的时节。诗中的景象正是清明后,春意盎然却又透出一丝惆怅,暗含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王冕,元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明节后,诗人可能经历了一段旅行,心中充满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节日,诗人借此时机抒发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清明后日》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诗的开头提到“旅游忽过清明节”,即便是在春日的明媚中,作者内心却被种种感慨所困扰,情感与愿望背道而驰,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寂寂”和“霏霏”二词却增添了几分惆怅,似乎在诉说着春日的热闹中潜藏的孤寂。接下来的“青山对面人何在?”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白发的形象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在薄暮时分,诗人再一次登高,心中充满了惆怅,不仅是因为自然的萧瑟,更是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切联系,以及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孤独,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诗的中心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愤怒
D. 兴奋
诗中“白发倚门”意指什么?
A. 生活富裕
B. 年老孤独
C. 心情愉悦
D. 旅行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