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3:47
迥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景致,诗人走出林间的烟雾,俯视着空旷的石潭。阳光照在摇动的杏树上,风吹过松树,透过碧窗传来松涛的声音。隔着水面,看到一个孤岛,桥如同一条断裂的彩虹。九疑山的南面一切景色,都尽收眼底,仿佛在一寸的眼睛中都看得见。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梦得,号谏议大夫。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于哲理,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
《海阳十咏》的创作背景与刘禹锡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他被贬到海阳(今山东)期间,他常常游览当地的名胜,创作了多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这首诗正是他在海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切云亭》透过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诗中不仅有山水的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迥破林烟出”让人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走出迷雾,眼前豁然开朗。接着“俯窥石潭空”则表现出俯视潭水的宁静,水的空灵与山林的朦胧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波摇杏梁日”用形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杏树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动感和生机。而“松韵碧窗风”则通过声音与色彩的结合,传达出松涛的宁静与窗外清风的拂动,令人心旷神怡。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隔水生别岛”与“带桥如断虹”描绘出幽静的岛屿与桥梁,展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之美。最后一句“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则是将眼前的美景与人生的哲思结合,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沛,展现了刘禹锡在自然中得到的灵感和人生的哲理。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世俗的超然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深邃。
诗中“隔水生别岛”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诗人用“带桥如断虹”来比喻什么?
诗中“九疑南面事”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