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

《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

时间: 2025-04-26 13:51:54

诗句

侍帝金华讲,千龄道固稀。

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

首命深燕隗,通经浅汉韦。

列筵荣赐食,送客愧儒衣。

贺燕窥檐下,迁莺入殿飞。

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4

原文展示:

侍帝金华讲,千龄道固稀。
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
首命深燕隗,通经浅汉韦。
列筵荣赐食,送客愧儒衣。
贺燕窥檐下,迁莺入殿飞。
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

白话文翻译:

在金华殿前侍奉皇帝的讲学,千年道理确实稀少。
地位将贤士们聚集,书籍与学徒们共同归来。
首先命令的是深厚的燕隗,通经的浅薄是汉韦。
宴席上荣华赐予美食,送客时让我感到身为儒生的羞愧。
贺燕在檐下窥探,迁徙的黄莺飞入宫殿。
若想知道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庆典,文化教育的光辉日益明亮。

注释:

  • 侍帝:侍奉皇帝。
  • 金华:指金华殿,唐代的一个重要场所。
  • 千龄:千年的时间。
  • 贤士:有才德的人。
  • 燕隗:燕子,象征学问渊博的人。
  • 汉韦:指汉代的韦编,寓意通晓经书。
  • 列筵:摆设宴席。
  • 儒衣:儒生所穿的衣服。
  • 贺燕:喜庆之燕。
  • 迁莺:黄莺飞来,象征春天和生机。
  • 文教:文化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字公之,唐代著名诗人,官至集贤院学士。他以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说被召入集贤院担任学士之际,宴会上应制而作,表达了对皇帝讲学的崇敬与对文化教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是一首极具政治与文化意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金华殿的讲学场景,表现出对贤士与学徒的重视,以及对文化教育的推崇。张说以“侍帝金华讲”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了皇帝对文化教育的关注。而“千龄道固稀”则暗示了这种重视的稀缺性,突显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渴求和重视。

接下来的“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展现了贤士们在此聚集的场景,体现出学术交流的氛围。诗人在宴席上感受到的“愧儒衣”,则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与谦卑。

最后两句“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不仅是对宴会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暗示着文化教育的光辉将会照耀整个朝野,带来繁荣与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帝王的赞美,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思考,展现了张说作为诗人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侍帝金华讲”:描绘在金华殿前侍奉皇帝讲学的场景,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与地位。
    • “千龄道固稀”:强调古代道理的稀少,暗示出知识的宝贵与传承的重要性。
    • “位将贤士设”:提到贤士的聚集,体现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 “书共学徒归”:学徒们共同归来,象征着学术交流的活跃。
    • “首命深燕隗”:指深厚的学问,暗示对知识的渴求。
    • “通经浅汉韦”:对比深厚与浅薄的经书,彰显学问的深度。
    • “列筵荣赐食”:描绘宴席的盛况,象征对学者的礼遇。
    • “送客愧儒衣”: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谦卑与自省。
    • “贺燕窥檐下”:燕子象征吉祥,暗示喜庆的氛围。
    • “迁莺入殿飞”:黄莺的飞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总结全诗,展望文化教育的美好前景。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侍帝金华讲,千龄道固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如“文教日光辉”,将文教比作阳光,寓意其重要性与普照性。
    • 象征:燕与莺象征着吉祥与生机,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层次。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学术交流与文化教育的盛况,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同时也展现了文化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意象分析:

  • 金华殿:象征权力与知识的中心。
  • :象征吉祥与智慧。
  • :象征春天、希望与生机。
  • 儒衣:代表学者的身份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龄道固稀”是指什么?

    • A. 知识的稀缺性
    • B. 食物的稀缺性
    • C. 学徒的稀缺性
  2. “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文化教育的光辉会影响朝廷与百姓
    • B. 太阳的光辉很耀眼
    • C. 仅仅是对庆祝的描述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张说的《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但张说更侧重于文化教育的光辉,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衰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相关查询

杂兴 张以道归自甬东先饷土物两诗为谢 次韵酬张仲思高邮见寄二首 其一 离苏州回寄太守袁起岩郎中 清明日书亦庵壁二首 其二 暂往嘉兴离桂隐过渡 暮色 游石湖 送酒诚斋将以五字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其二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尊严若神 此生 曲国 己字旁的字 纬世 耒字旁的字 创家立业 牛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伊何底止 反朴归真 外交辞令 巉峭 帝王 止字旁的字 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