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7:21
游洞庭湖湘
作者:张说 〔唐代〕
缅邈洞庭岫,葱蒙水雾色。
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
剖竹守穷渚,开门对奇域。
城池自絷笼,缨绶为徽纆靡日不思往,经时始愿克。
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
窈窕入云步,崎岖倚松息。
岩坛有鹤过,壁字无人识。
滴石香乳溜,垂崖灵草植。
玩幽轻雾阻,讨异忘曛逼。
寒沙际水平,霜树笼烟直。
空宫闻莫睹,地道窥难测。
此处学金丹,何人生羽翼。
谁传九光要,几拜三仙职。
紫气徒想像,清潭长眇默。
霓裳若有来,觏我云峰侧。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迷人景色,远处的山岫在水雾中若隐若现,似乎就像太湖那样美丽却又无法触及。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湖边剖竹、守渚的情景,面对着神奇的自然风光。城池的束缚让人思乡,而浮舟在波澜中自由行驶,攀登崎岖的山路,与松树相伴。岩石上有仙鹤飞过,墙壁上的字迹无人识得,滴水声中带着香气,悬崖上灵草丛生。在幽静的雾气中陶醉,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寒沙与水面相接,霜树笼罩在烟雾之中。这里的宫殿空寂无声,地道难以探索。诗人渴望在此学得金丹,谁能传授给我飞升的道理?想象中的紫气弥漫,清潭如同静默的镜子。如果霓裳仙子真的来到,我希望能在云峰之侧与她相遇。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60年,卒于公元740年,字公弼,号君实。他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张说游览洞庭湖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唐代,文人常常游历山水,寄情于景,寻求心灵的宁静。
《游洞庭湖湘》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洞庭湖的秀美风光及其带来的心灵感受。诗的开头便以“缅邈”的意象引入,呈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给人以深远的想象空间。诗中描绘的水雾缭绕的山峦,宛如仙境般让人向往,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而无法触及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感叹。
接着,诗人通过剖竹、守渚的细节展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现出一种隐士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野拓宽,展现出飞舟穿越波涛,攀登崎岖山路的壮阔场面,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鹤的出现,更是增添了仙气,象征着长寿与超脱。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金丹、紫气等意象,象征着道家追求的长生与超脱,折射出该时期文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游历中的所见所感,激发了读者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生活的向往,既有对山水的细腻描写,也有对隐逸生活的深刻反思,最终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缅邈”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剖竹守穷渚”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飞棹越溟波”中“飞棹”意味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