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4:57
旧传南海出灵禽,
时乐名闻不可寻。
形貌乍同鹦鹉类,
精神别禀凤凰心。
千年待圣方轻举,
万里呈才无伴侣。
红茸糅绣好毛衣,
清泠讴鸦好言语。
内人试取御衣牵,
啄手暝声不许前。
心愿阳乌恒保日,
志嫌阴鹤欲凌天。
天情玩讶良无已,
察图果见祥经里。
本持符瑞验明王,
还用文章比君子。
自怜弱羽讵堪珍,
喜共华篇来示人。
人见嘤嘤报恩鸟,
多惭碌碌具官臣。
传说南海有只灵禽,时乐鸟名声远扬却难寻。它的外形偶尔与鹦鹉相似,精神气质却具凤凰之心。千年等待圣人时机才轻盈飞起,万里展现才华却无与为伴。红色毛发绣成华丽的衣裳,清脆的歌声宛如鸦鸣好言语。内人试图用御衣牵引它,啄手时却不许靠近。心中希望阳光普照,志向却嫌鹤欲高飞在天。天意令人惊叹无尽,细察图案果然见祥瑞的经文。本持符瑞来验证明王,还用文章来比拟君子。自怜弱小的羽毛难以珍贵,喜爱与华美诗篇一同展示。人们见到嘤嘤的报恩鸟,倍感羞愧于自己碌碌无为的官臣身份。
张说,字公权,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以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情感真挚。
《时乐鸟篇》创作于唐代,社会环境宽松,文化繁荣,诗人以时乐鸟象征才华与理想,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官场的反思。
《时乐鸟篇》是一首充满寓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一种神秘的鸟类——时乐鸟,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旧传南海出灵禽”引入,表明这只鸟的传奇性和不可寻觅的特质,进而引入时乐鸟的名声,象征着理想与希望,而其形貌与鹦鹉类相似,暗示着外在的平凡与内在的非凡。
诗中提到“千年待圣方轻举”,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期待,暗示着在长久的等待中,真正的才华与价值往往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被认可。接着,诗人描绘了时乐鸟的华丽外表和动听的歌声,象征着才华和美丽的结合。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内人试取御衣牵,啄手暝声不许前”表现了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和障碍,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最后以“人见嘤嘤报恩鸟,多惭碌碌具官臣”结束,表达了对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的自嘲与不满,突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整首诗通过时乐鸟的形象,折射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普遍关注。
《时乐鸟篇》通过对时乐鸟的描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才华被忽视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反思与自我认知。
时乐鸟的名声来源于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千年待圣”指的是什么?
“啄手暝声不许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