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14
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
大兄五月来作客,八年不见头总白。
五人兄弟四人在,每忆中郎泪沾臆。
我家蜀西忠孝门,无田无宅惟书存。
兄虽管库实父荫,弟窃微禄承君恩。
文章不如仲氏好,叔氏最少今亦老。
五郎十岁未知学,嗟我何为长远道?
诸儿读书俱不多,又不力耕知奈何!
忧来每得二三友,看花把酒临风哦。
蜀山嵯峨归未得,盘盘先垅临川侧。
碧梧翠竹手所移,应与青松各千尺。
南风吹雪河始冰,兄归乌帽何睘睘!
明年乞身向天子,共读父书歌太平。
大哥在五月来家里做客,八年没见,头发都白了。五个兄弟中有四个在这里,每次想起中郎(指自己的弟弟)时,泪水都湿透了衣襟。我家在蜀西的忠孝门,无田无宅,只有书籍存留。哥哥虽然管理库房,实际上是父亲的荫庇,而我却靠微薄的俸禄承受君主的恩惠。我的文章不如仲氏(指仲子的学问)好,叔氏(指叔子)最小的如今也老了。五郎十岁还不懂得学习,叹息我何必走得那么远?家里的孩子读书的也不多,又不努力耕作,真是让人担忧!忧愁时,常得到二三好友相聚,赏花把酒,临风吟哦。蜀山巍峨,归去未能,眼前的田畦依然在临川旁。碧梧翠竹在手中移植,应该与青松一样高达千尺。南风吹来,雪开始融化,哥哥归来时乌帽多么显眼!明年求职于天子,共同读父亲的书,歌唱太平之歌。
作者介绍:虞集(1280—1348),元代诗人,字允文,号白云,江苏苏州人。以诗、词、文名世,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虞集与兄弟重聚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家庭境况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这首诗以亲情为线索,描绘了虞集与兄弟重聚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大哥的描述,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与亲情的深厚。大哥的白发,象征了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兄弟之间的情感是诗的核心,虞集在回忆中流露出对家庭的眷恋与对兄弟的思念。
诗中提及的“无田无宅惟书存”,传达出一种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坚持,尽管物质生活贫困,但书籍成为了精神寄托。诗人对教育的忧虑也反映了时代的背景,社会动荡,家庭教育资源有限,令人倍感焦虑。同时,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如“蜀山嵯峨”与“碧梧翠竹”,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虞集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家族、亲情的深切感悟,表达了对教育、未来的忧虑与期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我家蜀西忠孝门”意味着什么?
诗人对弟弟的教育感到怎样的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