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8:11
小隐都忘大隐名,当时士类仰仪刑。
词源浩瀚倾三峡,学术分明本六经。
尽有声华谐物议,更无形迹笑山灵。
可怜故里蒲轮道,岁岁春风草自青。
隐居的小人物都已忘记了大隐士的名声,当时的士人都仰望着他的风范。词汇的源流浩瀚如三峡,学术的分明如《六经》所载。虽然有很多声音的华丽与物议的调和,却再没有形迹可循地嘲笑山中灵魂。可怜我故乡的蒲轮道,年年春风吹拂,草木依然青翠。
谢士元,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感怀故人、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为主。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这首诗是为了追悼吴康斋与弼,表达对其深厚的敬意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士人价值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隐士文化和士人理想的追求。开篇即通过“小隐都忘大隐名”引出对隐士的深思,暗示了隐居生活的价值与士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接着通过“词源浩瀚倾三峡”描绘了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对经典知识的尊重。同时,作者也在反思当下的士人,尽管有声华的表象,但却缺乏真正的精神追求与实质内容。结尾通过对故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全诗既有对逝去朋友的怀念,又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层次丰富,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通过对隐士与士人的反思,揭示了名利与精神的对立,警示人们珍视真实的内心追求。
“小隐都忘大隐名”中的“小隐”指的是:
A. 大隐士
B. 隐居的人
C. 士人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六经”不包括:
A. 论语
B. 大学
C. 易经
答案:B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怀旧
C. 喜悦
答案:B